安徽省宣城市2024-2023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安徽省宣城市2024-2023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安徽省宣城市2024-2023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我国古代,“刑”作为最初的惩规则伴随着战争而产生。刑罚不仅是对内镇压和对敌制裁的有力工具,而且也衍生出最初的天命文化。在中国古代,法和礼的高度统一使法律获得了民众心理上的认同和接纳,形成了国家治理的有力保障,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精髓。至汉武帝儒家学说成为社会主流意识,“礼”发展到施政领域,成为以后两千多年传统中国德礼文化的开端。国家的法律规范也不断依照儒家的礼法要求进行改造,至唐代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华法系。道德文化的礼和国家的法律规范高度统一,法律强化了礼的效力和权威,而礼是法律的灵魂,许多法律规定实际上是礼的要求。摘编自李文静《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经验及其现代意义》材料二传统中国的国家权力与社会治理体系中,尽管其较为健全和正规的系统设置实际上只达到县一级。但是传统中国的基层社会治理并非处于“权力真空”的状态,实际上在县以下依然存在着一些非正式的权力控制体系,从总体上来看,在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结构体中,大体延续着三种相对稳定的非正式权力主体,即县衙的职业化胥束群体,里甲、保甲等准乡级政权组织的乡约地保群体和具有生员以上功名及退休官员组成的乡群体,但必须指出的是,在中国传统会里,乡绅毕竟还是一种非正式权力主体用为作为统治者而言,自始至终都试图将地方士绅作为控制对象,而不是听任其成为社会拉制的主体。—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特征,(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历史影响。(6分)
D.引导人们冲破儒学的藩6.期间(康有为友量有为发量使用和传播来自日本的汉字新名词,如“宪法”“进步”“改良”“市场“议员”“文明“殖民”“抵制”“帝国”“地质学”等。这反映了维新派A.与传统文化决裂的态度BB.宣扬近代先进思想文C.旨在吸纳和传播新词汇D.主张加强中日文化交
7.亚历山大重用波斯降臣,尊重波斯的文化习俗,甚至举行波斯宫廷礼仪,以获取波斯人民的信任。另外,他还鼓励不同地区的人通婚,他自己则带头迎娶了波斯的公主。同时,他还把东方的治理模式引入西方,在西方实行行省制度。亚历山大的这些措施A.有利于东西方文明的交融B.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支持C.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D.破坏了波斯的文化传统
安徽省宣城市2024-2023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13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