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西高三年级8月联考&政治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2024届山西高三年级8月联考&政治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2024届山西高三年级8月联考&政治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11.稚内市有“风之城”之称,主要原因是受中纬盛行西风影响大②岛屿间海峡狭窄,狭管效应显著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海陆风显著④冬季受副高控制,水平气压梯度力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下图表达的鲜明主题是北洋派::1913年“宋教仁案”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1916年1917年府院之争袁世凯解散国民党总统制洪宪元年张勋复辟革命党: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A.现代性国家的构建B.宪政体制的实践C.民主与专制的斗争D.社会共识的崩解
19.【抗战时期乡村治理】(12分)材料抗日战争前的中国广大乡村社会,地主经济、绅权、宗族或血缘的相互结合,配合以传统的社会伦理,形成了一个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治理秩序和共同规则。1941年以来,在的领导下,苏中、苏北等根据地建立起县、区、乡各级农抗会或农教会,青年、妇女、职工各种抗敌协会也陆续建立。这些团体取代了过去地主士绅的地位,团结领导群众进行艰苦的抗日斗争。在陕甘宁边区,“党经过政权、军队及各种民众团体的联带作用,与边区人民特别是与工农劳动大众密切联系起来”。到1942年,敌后根据地开始建立“抗日人民代表会议的市乡民主制度”,在淮北的7个县参议会共计议员458人中,雇工12人,贫农71人,中农119人富农70人,地主130.人,商民17人,其他39人。由此,集“官授权力、地主士绅家长”于一体的传统乡村权威被取代。—摘编自杨丹伟《抗日战争与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等(1)根据材料,概括抗日根据地乡村治理模式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乡村社会治理调整的意义。(6分)
2024届山西高三年级8月联考&政治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1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