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一中2024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七次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昆明一中2024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七次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昆明一中2024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七次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机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 2 月 28 日 9: 0011: 30】昆明一中2024 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七次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命题人:昆一中语文命题小组审题人:昆一中语文命题小组本试题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8 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5 小题,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5题。战国时期,儒家虽然顽强维系着西周礼乐文明的命脉,但在这个以强兵为务、以攻伐为强的时代,其哲学理想的不合时宜已显露无遗。在这种背景下,儒家所极力推崇的古乐基本已被时代抛弃,它所极力贬斥的俗乐则正无边界地泛滥。当然,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儒家自身做出调整。孟子生活于战国中期,基本可以代表这一时期儒家对于艺术的观点。在孟子梁惠王下中,孟子将齐宣王爱好的音乐与齐国的国家治理状况联系在一起,这继承了儒家肯定艺术的传统。其中,“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这种判断应来
3、自儒家“王者功成作乐”的古训,也就是将“好乐”视为一个有德、有为之君的应有品质,将音乐之境视为政治和谐、天下太平的象征。以此为背景,从孟子中可清晰看出儒家音乐观念的重大变化。孟子以音乐的一体性贯穿了孔子围绕音乐制造的古今、雅俗之争。春秋时期,孔子基于其理想化的道德价值观,将周代礼乐视为典范,并因此使古与今、雅与俗的对立成为儒家乐论的核心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在两者之间寻找富有弹性的解决方案就尤为重要。对此,乐记认为,无论雅乐还是俗乐,在给人带来快乐的心理感受上是一致的,即“乐者,乐也”,这就使儒家乐论跨越了雅与俗的截然对立, 重新获得了音乐的一体观。但是, 乐记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是不彻底的,即一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28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