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趣搜题

云南省2024届高三“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理科综合试卷(含答案)

云南省2024届高三“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理科综合试卷(含答案)

云南省2024届高三“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理科综合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云南省2024届高三“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理科综合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4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理科综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N14 Na23 Cl35.5 Ti48 Ga70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1.噬菌体是专门以细菌等微生物为宿主的病毒,每种噬菌体只寄生

2、在特定的宿主菌体 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噬菌体的结构B.噬菌体可在自身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外壳C.可用噬菌体作为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受精卵中D.可利用噬菌体进行细菌鉴定来追查某些传染病的致病细菌2.某同学欲探究某种竞争性抑制剂(会和底物竞争酶的结合位点,影响底物与酶的正常结合,从而抑制酶活性)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在酶量、反应时间和底物种类都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甲、乙两组实验(其中一组加入竞争性抑制剂,另一组未加),分别绘制了甲、乙两组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而 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乙组加入了一定量的竞争性抑制剂 B.竞争性抑制剂通常与底

3、物结构相似 C.由图示结果可知,底物浓度会影响酶的活性 D.增加底物浓度可减缓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作用3.图2为某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I 匚卜丁 D-r-正常男性1 2 3 4O正常女性,患病男性IV O 1 2图2田 o-pd O-n-n 患病女性理科综合第1页(共16页)A.该病可能是人类红绿色盲B.U-3与D-5的基因型可能不同c.HI-3与HI-4再生育一个男孩,其患病的概率一定是1/2D.若W-1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则其致病基因一定来自1-24.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血

4、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强B.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可通过分级调节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分泌C.当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不能识别甲状腺激素时,会导致甲状腺机能减退D.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会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5.20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入了一个孤岛。该种群1915年1960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 图3,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300019151930年驼鹿种群密度不断增加可能的原因是没有天敌若出现食物短缺,则对1930年种群密度的影响小于1950年1930年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自然灾害A.B.C.D.6.当目的

5、基因和质粒都用nd DI处理、连接后,目的基因可能正向插入载体,也可能 反向插入载体,为判断目的基因的插入方向,可使用限制酶处理,并进行电泳检测(如图4)o下列选项中能判断目的基因插入方向的限制酶是图4注:EcoR I、B a/nH I和dHI的识别序列、切割位点均不同,数字表示相邻两个限 制酶切点之间的碱基对数(bp),质粒全长20000bp。A.Hind JR B.EcoR I C.BamH I D.EcoR I 和 H讥dDI理科综合第2页(共16页)7.化学与生产、环境、材料、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集成电路底板的酚醛树脂属于聚酯类化合物B.PM 2.5分散在空气中一定可

6、形成气溶胶,产生丁达尔效应C.量子通信材料螺旋碳纳米管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D.“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可混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8.稠环芳煌是一类从石油中得到的化合物,图5是几种稠环芳煌的结构简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图5A.并四苯的一氯代物有6种B.并四苯和意互为同分异构体C.三聚苛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D.黄可发生取代反应和还原反应,不能发生氧化反应9.使用图6所示装置及试剂进行实验,冰水电歹卜和NH4cl能达到目的的是 2%AgN0籀液差-2%氨水寻丙图6A.装置甲可用于分离提纯12:三三w甲B.装置乙可用于鉴别丁醇与乙醛(C2H50c2H5)C.装置丙可用于实验室配制银氨溶液D.装置丁可用于制备澳苯并验证有HB r产生10.尿素CO(NH?)21可与正烷煌形成超分子,原理如图7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尿素分子形成六角形通道正烷烧分子填入六角形通道,形成超分子图7理科综合第3页(共16页)A.尿素分子中各元素的电负性:0NCHB.尿素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六角形通道结构C.依据分子直径的大小差异可分离同碳数正烷烧和支链烷煌D.该超分子能稳定存在的原因是尿素分子和正烷煌分子通过共价键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30004.html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