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桂林、来宾、北海市高考三模(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桂林、来宾、北海市高考三模(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以下展示关于2024年桂林、来宾、北海市高考三模(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桂林、来宾、北海市2024年高考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 历 史 2024.5(考试用时75分钟,满分 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2、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杰作“鹳鱼石斧图彩陶缸”。鹳鱼石斧图中鹳用白色,以表示羽毛的轻柔;鱼和石斧用黑彩勾边,内填白色,以表现鱼的僵直和石斧的坚硬。该材料可以说明 A.手工业已经从农业中独立出来 B.私有制已产生且出现贫富分化 C.长江流域先民开始了定居生活 &nb
3、sp; D.当时人们掌握了彩陶制作技术2.据不完全统计,从汉安帝永初三年(109年)至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中小规模农民暴动多达43次。特别在桓帝时期,几乎年年都有暴动。当时有民谣唱道:“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这反映出东汉中后期 A.地方豪强的膨胀 B.礼乐制度的崩塌 &nb
4、sp; C.社会矛盾的尖锐 D.宦官势力的腐败3.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即位之初,到处网罗汉族士人和“先贤世胄”给其高官要职,山东、河北的著名士族豪强都归附了北魏。他们帮助北魏出谋划策,制定政治、礼仪、法律制度等。明元帝的这一举措 A.加剧了民族间的矛盾 &
5、nbsp; B.抑制了地方势力的膨胀 C.推进了北魏的封建化 D.实现了北魏的长治久安历史试卷 第1页(共6页)4.下图为以中国的临安(杭州)、明州(宁波)、泉州、广州为起点的南宋贸易路线,该路线不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这说明当时 A.中国海上贸易繁荣 &n
6、bsp; B.政府重视贸易管理 C.全球贸易网络形成 D.南宋外贸处于顺差5.据广西合浦县志记载,在清初“迁海”过程中,“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商人无法从事买卖,渔民无法出海营生,大批居民流离失所。这反映出,清朝初年的“迁海令” A.遭到了社会各阶层强烈反对
7、 B.扰乱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秩序 C.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削弱了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6.1860年,两江总督何桂清在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写道:“值此逆焰猖狂,若侦知夷衅未解,势必重利啖夷,乘机勾结。如今之计,惟有亟为安抚夷人,坚其和议,俯如所请,乘势劝其助顺剿贼,于南北军务,或可稍挽危机。”这反映出当时部分清朝官员 A.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nbs
8、p; B.意识到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 C.顽固坚守华夷之辨 D.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7.1917年,蔡元培在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中认为: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所以应该以美育代替宗教。据此可知,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A.反思了新文化运动局限性 &n
9、bsp; B.根除了制度近代化顽疾 C.符合当时社会的客观需要 D.深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8.八七会议通过了告全党党员书,强调必须以工农为联合对象,将统一战线的工作重心从国民党转移到工农群众,建立以工农和下层小资产阶级为主的工农统一战线。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 B.无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 C.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D.国民党右派篡夺革命领导权9.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先后通过了关于保障人民卫生健康的提案,创建了各级医疗机构,同时还加强了妇幼保健工作,先后做出开展妇女工作、保护母亲和儿童的决定,以及有关妇幼保健的条例和命令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32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