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部分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联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部分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联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解析,以下展示关于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部分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联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4届高三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乡土中国农耕社会的文化特性决定了劳动的发生场域离不开广袤的乡村及土地,文学作品对劳动形态的描述、劳动情感的表达、劳动逻辑的揭示往往透露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对以“乡村”为写作基点的新乡土文学而言,厚积的乡村劳动经验更是支撑作品乡土价值和理想的精神资源。因此,新乡土文学的劳动经验书写,不仅可以为社会生活及历史文化研究提供鲜活可感的文学素材,也能从中窥见劳动群体的精神
2、世界和作家的创作心态。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语境之下,劳动问题凸显了建构新乡土中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贺享雍的苍凉后土讲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民劳动观念的解放,新一代农民渴望摆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劳作方式,彻底改变过去对劳动只能依附于土地的单一理解。王跃文的家山则将理想社会的劳动生活照进沙湾现实,劳动成了沙湾群众生存繁衍的符码。由于劳动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人们开始逐渐脱离繁重的体力劳动,机械化生产提醒人们重新思考“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挖掘劳动伦理赓续与变迁背后内蕴的诸如家庭伦理、生态伦理等演变的合法性依据,积极探求劳动主体背后潜藏的社会实质。新乡土文学志书式的叙事模式有效继承了史传叙事
3、传统和地方志的“述体”体例,这种叙事模式将全景式观察细化到微观事物之中,由“面”及“点”,用事实说话。如龚静染的昨日的边城聚焦1589年到1950年之间的“马边”一地,贺享雍的乡村志详细描绘了家乡人故里渠县的风貌。这些作品均聚焦于“点”,实际上发挥了故乡这一枚“小小的邮票”的放大作用,如何由“点”辐射整个中华大地,使文学的“当下”与“历史”实现隔空对话,也许可以再一次向“高密东北乡”“湘西世界”等原乡地标看齐。地方志具有“资治”“教化”“存史”的功能,故在文学转译过程中涉及对基层治理的书写,不论是表现乡村治理中的实践经验,还是构建乡村善治的文学愿景,民族志叙事都可以为乡村决策者带来启发。贺享雍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34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