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趣搜题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全国卷真题写作指导(甲卷+新课标I+Ⅱ卷)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全国卷真题写作指导(甲卷+新课标I+Ⅱ卷)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全国卷真题写作指导(甲卷+新课标I+Ⅱ卷),以下展示关于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全国卷真题写作指导(甲卷+新课标I+Ⅱ卷)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4年高考全国卷写作指导一、2024年全国甲卷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命题者说】(教育部考试院)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人格逐渐定型的时期,拥有活力、朝气、想象力和创造力,但阅历不广,心态容易波动,认识和理解世界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能否处理好自己和自己、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不仅关系到一时的情绪,更关系到心理健康状态。试题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

2、年,以“成为青年愿意讲真话、交真心、诉真情的知心朋友”的诚挚态度,关注他们成长中的困惑,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他们通过坦诚交流来处理矛盾、解决问题、达成共识,树立理性的成长观。全国甲卷写作试题探讨的“相处”“交流”“相遇”是青少年成长中都要面对的问题。试题没有在审题上设置难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审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非常明确,指向的主题就是“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意在引导青少年形成健康正向人际交往理念。“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是作文材料预设的一个前提,更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多数青少年为此迷茫过、困惑过

3、。“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是青少年在“学习与他人相处”过程中遇到的常见现象,“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能成为封闭型人格形成的一个起点,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材料最后提出问题的正确解决之道“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不回避矛盾与分歧,充分表达自己,坦诚交流,才能交到知心的朋友,与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材料三层语境,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真正的相遇”是青少年成长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意味着你我之间,心无芥蒂,无话不谈,共同成长。材料是一个观点的陈述,没有设限定性的情境任务。考生可围绕论题,针对三层语境,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及观察到的相应社会现象,通过分析思考,

4、形成自己的认识。考生可以针对整个材料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辩,可以将其中的前提、现象、答案作为立论的基础,也可以围绕其中的关键词语凝炼观点。用“相处”与“真正的相遇”、“冲突”与“交流”、“坦诚交流”与“真正的相遇”等进行组合思辩,也可写出切合题意、思想深刻的文章来。如果选择“相处”“相遇”“坦诚交流”等话题,切合作文材料内容,可以择取一个现象、一个故事、一段经历写出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参考立意】1、率真为人,英雄本色2、展露真我,不敛锋芒3、坦以承己,诚以待人4、袒露心迹,同向而行【参考范文】心迹不掩,英雄本色现代社会,人际错综,在群体相处的复杂过程中,人们往往为了提高“隐蔽性”、增加安全感而掩

5、藏心迹、力求“大同”,生怕被人看穿自己的“底牌”,拿住自己的“软肋”。其实,一味遮掩闪躲、矫饰趋众并不是缓和矛盾、寻求认同的妙方,唯有率真坦荡、直露心迹,方能彰显个性魅力,吸引同频挚友,赢得社会尊重。不掩心迹,敢于直陈与众各异的观点、表达独特无二的看法,既不畏惧因成为大众眼中的“少数人”而被视为异类,也不担忧因无法追随主流的脚步而倍觉孤独,即使为时人所讪笑、不解、嘲讽讥刺甚至排斥孤立,仍始终保持独立思考的态度,呵护不易动摇的本心,以敢当千夫所指、无惧踽踽独行的执着刚毅行走于朗朗世间,以不肯随波逐流、拒绝人云亦云的明亮坦荡彰显着大勇大慧。不掩心迹,乐于袒露不加伪饰的性情、展示多有瑕疵的真我,既不

6、遮掩粉饰并不完美的“黑暗层”、真个性,也不追求浮夸矫造的假“人设”、高“友商”,即使知音寥寥,同行无几,仍始终保存虽有缺陷却不失特色的真面目,怀抱虽感落寞而不改本我的真风骨,以不因寂寥而盲目迎合、不因从众而勉强改变的实言实行对抗一众“假面”,以心口如一的磊落洒脱、率直天真的霁月光风对抗着诸如“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类的人情“箴言”。不掩心迹之杰出人物,古今皆众。前有“必不堪者七”和“甚不可者二”的嵇康直拒司马政权邀请,“行不为饰,动求真适”的孟浩然直陈胸中“不才明主弃”的郁结之气,声震朝野的“拗相公”王安石直言对京官高职的排斥反感;后有“不要迁就什么,也不要盲目地去追什么潮流”的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直评创业心路,“能爬珠穆朗玛干吗还要爬那些小山”的中科院院士颜宁直扬凌云之志心迹所显,本色所向,英雄之气,难掩行藏。诚然,寻求群体接纳,渴望社会认同本是人之常情,隐藏真实想法、力求避免冲突的处世态度并非不可理解。但若是人人都掩藏心迹,不愿坦诚,交接之间含糊其辞、虚与委蛇,唯恐自己的“全抛一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35225.html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