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巴蜀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试题
2023届巴蜀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试题,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2023届巴蜀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试题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2023届巴蜀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试题,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
12.(9分)(1)(3分)1)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案件,惩处李斯,追究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全部拘捕了宗族宾客。(“案”,审理、查办;“狱”,案件;“责”,追究。)(2)(3分)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充任使臣属吏的常惠等招募士卒和侦察兵一百多人,一同(前往)。(关键词假,临时充任,斥候,侦察兵,俱后省略往)(3)(3分)顺帝初年,张衡转任两次。又做了太史令。不趋附当时的权贵,所任官职就多年不提升。(关键词“再”,两次;“慕”,趋附;“徙”,提升。)考查内容: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能力。命题来源:《史记·李斯列传》《苏武传》《张衡传》课标要求:语言积累,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审美体验。(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必修4第二单元是宋词学习,本题选题为宋词,考查知识与第二单元相对应)
3.C(A项体现豪放的精神。B项体现浪漫的精神。D项描绘边塞风光,体现一种坚强的生活信心。C项没有盛唐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15.B【解析】“流露出诗人得以与高人眺望中原的喜悦”错误,“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表明若不是受朝命来接待金国使臣,是不会到这样一个最前线的要地的。诗人并非喜悦,而是看到北方中原形胜之地,变成如今的山河沦陷的内心痛苦之情。
[db:最终标题]
[db:最终内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3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