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趣搜题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32024学年度下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监测高一语文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务必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

2、中的想象世界。诗、赋、词、曲、小说、散文、骈文等各种文学体裁,都可以创造出意境。注重意境的创造,是中国文学共同的特点。意境的形成,有赖于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二者的交融。或情随境生,或移情入境,或物我情融。有时意境很快就达到鲜明清晰的地步,有时需在初始之境的基础上深化、开拓。漫叟诗话说:杜甫的曲江对酒中的两句诗,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黄鸟时兼白鸟飞”,后改为“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改了三个字,意境遂大不相同。此诗是杜甫乾元元年在长安任拾遗时所作,他对肃宗既怀有幻想,又感到失望。久坐江畔,一种寂寞无聊之感袭上心来。“桃花欲共杨花语”,偏于想象,意境活泼,与此时之心情不合。改为“桃花

3、细逐杨花落”,偏于写实,意境清寂,正好表现久坐无聊的心情。诗词中鲜明的富于启示性的意境不胜枚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杜甫后出塞其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这些诗句,我们反复体味,即可进入那意境之中,获得美的享受。有些抒情写景的散文和骈文,也有诗的意境。王勃的滕王

4、阁序、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苏轼的前后赤壁赋等等,自不待言。即使是先秦诸子散文,如论语也有一些诗一样的片段。其先进篇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_”。这段文字就颇有意境。戏曲有没有意境呢?也有。王国维说元杂剧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宋元戏曲考)戏曲中的曲词尤其注重意境的表现。有些曲词善于描摹景物,烘托气氛,抒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如王实甫西厢记里长亭送别一折中的两支曲子: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

5、如何载得起?小说有没有意境呢?也有。如聊斋志异中的绿衣女,写书生于璟在庙里读书,夜间忽有一女子在窗外赞曰:“于相公勤读哉!”于方疑思间,女已推扉笑入。绿衣长裙,婉妙无比。于生爱之,遂与寝处。女妙解音律,歌声动耳摇心。一夕,女走后于生听到她呼救的声音,声在檐间,一大蜘蛛捉一物,哀鸣声嘶。于破网挑下,则一绿蜂将毙。“捉归室中,置案头。停苏移时,始能行步。徐登砚池,自以身投墨汁,出伏几上,走作谢字。旋展双翼,已乃穿窗而去。自此遂绝。”整篇小说都富有诗意,而末段尤有意境。中国文学的创作既注重表现意境,文学的鉴赏当然也应该力求感受和进入意境。当我们读着那些意境深远的作品时,可能暂时忽略了周围的一切,视而

6、不见,听而不闻,整个心灵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之中。有时是自己过去的审美经验被唤起,并和诗人取得共鸣。有时仿佛心灵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对宇宙和人生得到新的理解。有时会感到超越了故我,在人格上和智力上走向更加光明和智慧的境地。怎样才能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呢?必须驰骋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诗歌鉴赏需要运用想象和联想,已无须赘言,这里只讲讲戏曲的鉴赏。中国戏曲的表演有很强的虚拟性,乘车荡舟,骑马作战,叩门登楼,各种各样的动作都是由演员通过虚拟的方式加以表现,舞台上并没有真实的布景。那山山水水,千军万马,都要由观众自己去想象。而在读剧本的时候,眼前不但没有布景,而且没有演员,所见到的只是纸上的文字。读者要借助这些文字想象出舞台的情景,让死的文字一个个活起来,变成一些生动的场景。这样才能进入它的意境。(节选自袁行霈的中国文学的鉴赏,略有删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37497.html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