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5届新高三秋季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2025届新高三秋季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四川省2025届新高三秋季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绝密启用前四川省2025 届新高三秋季入学摸底考试历 史 试 卷试卷共6页,18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距今约8000年的河南新郑裴李岗,以及稍晚的新密、巩义、舞
2、阳、河北武安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用来去除谷物外壳的磨制石磨盘和石磨棒,而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劳动效率更高的石臼和石杵。这说明A.南方的耕作水平高于北方B.当时农业生产能自给自足C.北方是原始农业的发源地D.中国农耕的历史源远流长2.图1为武汉博物馆馆藏的东汉“中国人民”五乳神兽镜,原为少数民族敬献朝廷之物,其铭文内容为:“青盖作镜四夷服,多贺中国人民富,云雨时节五谷熟。”上述内容反映了东汉时期 A.少数民族对中原政权的认同 B.神权色彩十分浓厚 C.“天人合一”思想已深入人心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四川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3.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文字在西域继续传播使用,表
3、1为西域出土的各类汉字文书或典籍。据此可知表1类别出土的汉字文书或典籍行政文书类尼雅遗址出土了晋中央政府册封西域五国时下达到尼雅屯田军的汉文诏书,楼兰遗址出土了西域长史转发朝廷的汉文诏书文化类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了毛诗郑笺论语写本残卷,高昌遗址出土了汉书三国志等书籍,楼兰遗址出土了战国策抄本经济类楼兰遗址出土的汉晋简牍记载“人三百一十九匹,今为住人买采四千三百廿六匹” A.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B.边疆内地风俗政令渐趋一致 C.西域地区与中原交流加强 D.中原政权对西域管理的强化4.唐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同层级的城市逐渐形成各自的工商业优势,如苏州主要发展丝织业和盐业,越州制瓷和造纸业发达。
4、专业性市场的增多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使得唐朝逐步发展起跨州连郡的区域性市场。这体现了当时 A.区域性长途贩运的发达 B.江南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C.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 D.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5.宋代商业发达,饮食种类丰富,然而文人往往喜欢追求简约朴素的饮食方式,佘安行以莼菜寄托自身归隐淡薄的性情,杨万里喜食不加烹饪、不配调料的萝卜和野菜根以表达自身的淡定自足。这些文人的生活态度体现出宋代 A.新儒学影响日常饮食风俗 B.文化雅俗兼存的社会风尚 C.士大夫对社会风气的抨击 D.繁荣背后的国家财政危机6.乾隆元年(1736年)上谕:“前代儒者,虽有书仪家礼等书,而仪节繁委难施于黎庶”。故朝廷
5、重编简易版的礼仪范本大清通礼,还推动识字读物在基层流通,帮助民众通读范本。据此可知A.上层意志与民间思想趋向一致B.朝廷加强基层教化以巩固统治C.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严密D.民众的道德修养得以迅速提升 四川高三历史 第2页(共6页)7.1903 年,清政府设立商部,鼓励华侨投资。在南洋侨商的投资下,潮汕铁路、新宁铁路、广厦铁路等纷纷建成并通车,两江总督还创办南洋劝业事务会,招揽华侨回国投资已成风尚。这反映了 A.稳定的国内外环境推动实业的发展 B.政府收回了铁路修筑的自主权 C.海外华侨主导清末“实业救国”运动 D.清廷意图借“新政”实现“自救”8.1919年3月23 日,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正式成立。平民教育讲演团以“增进平民智识,唤起平民之自觉心”为宗旨,讲演内容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该讲演团的成立旨在 A.推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 C.揭露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罪恶 D.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9.图2是民国28年(1939年)晋察冀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38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