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名校学术联盟高三考前语文冲刺预测卷(三)(解析版)
2024届河南省名校学术联盟高三考前语文冲刺预测卷(三)(解析版),以下展示关于2024届河南省名校学术联盟高三考前语文冲刺预测卷(三)(解析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名校学术联盟考前冲刺精品预测卷语 文(三)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孟子论性善,与一种道德责任意识有关,严格地说是对自己的道德责任,然后推己及人,扩充为对他人、社会的道德责任。因此,孟子的性善论立足于人自身
2、,表明一个人对自己生命应负有道德责任,他称之为“尽心”。性善说的基本意思是,人人有天生的善性,但这个善性是“四端”“萌蘗”,不是成熟的品质,需要生长。善的生长需要努力。“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尽心上),“尽心”才能“知性”,认识到自己的本性,这是自我努力才有的结果。“尽心”就是道德上对自己承担责任,不放任,不随波逐流,然后可以使善的天性成为自身主流、主宰。关于道德生长,论语说“学”“修己”,在此基础上,孟子提出“尽心”“存心”,虽然“尽心”有内在的根源和动力,但“尽心”要养“大体”戒“小体”,“小体”就是自身弱点、欲望,所以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寡欲”似乎是寻常词,含义却非同小可,意味自
3、我节制,近于苦行。天性之善是萌芽,生长要靠人的努力,人要对自己负责,性善论的这一层意思是确定无疑的。性善论在儒学思想后来的发展中影响巨大,一个重要之点,就是激发道德的激情和责任感。可是明确了性善与道德责任的关联,内含的问题就出来了。性善引申的道德责任,是谁的责任?所有人的责任,还是部分人的责任?孟子说性善是对所有人的判断,“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从人人皆有善性似乎会得出人人应该尽心的结论,但是涉及具体论述,孟子未必是这个意思。孟子多次说到,许多人事实上是难以尽心的:“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离娄下)人之异于禽兽就是善性,可是“庶民”就丢掉了。也就是说,虽然有善性,“庶民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38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