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中学联考】重庆市高2025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
【南开中学联考】重庆市高2025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以下展示关于【南开中学联考】重庆市高2025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重庆市高2025 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历 史 试 题 2024.11命审单位:重庆南开中学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
2、,每小题3分,共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玉琮是良渚文化玉器的代表,象征神权。其器表都雕成四个凹面和四个凸面,凹凸相间对称,纹饰以高度相似的神人兽面纹为主,其中鸟纹形象更是在良渚玉器中反复出现,在墓葬中玉琮摆放的位置也比较固定。这反映出良渚文化 A.贫富分化已经出现 B.宗法制度初步形成 C.精神信仰相对一致
3、 D.国家形态基本成熟2.中山国是由白狄族鲜虞部落建立的国家。下图摹本所示的兆域图是出土于战国时期中山国王陵的平面设计图,图中主建筑是王堂,左右为后堂,两侧为夫人堂和各式祠堂,其方形平面布局与河南辉县的魏国贵族大墓基本相似。该图可用于佐证战国时期 A.同源共祖观念的发展 B.区域文化的交流 C.天下一统局势的加强
4、 D.礼乐制度的普及历史试题 第1页(共6页)3.汉武帝扩建皇家园林上林苑,需要征收长安附近鄠县和杜县的土地,于是“诏中尉、左右内史表属县草田(荒地),以偿鄠、杜之民。”于是“幼弱怀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虽然有大臣劝谏,“然遂起上林苑”。这一结果 A.破坏了小农经济 B.巩固了中央集权 C.打击了地方豪强
5、 D.凸显了君主专制4.北周武帝宇文邕敕纂的道教类书无上秘要载:“天道广大,贤愚混同。强者在西,弱者在东。九天定横,九地合纵。下成君臣,以立国邦。顺天者吉,不顺者凶。”这反映出 A.道教成为政治工具 B.佛教传播受到遏制 C.儒家思想遭到挑战
6、 D.民族融合逐步加强5.中唐时期各藩镇多在京设进奏院,掌报递章奏,承转诏令,藩镇提供经费并任免办事人员。北宋太宗时期以“事多泄露”为由置都进奏院,“监官以京朝官及三班使臣充,掌受诏敕及诸司符牒,辨其州、府、军、监以颁下之。并受天下章奏、案牍、状牒以奏御,分授诸司。”该变化表明宋初 A.崇文抑武倾向加强 B
7、.因循保守风气形成 C.地方权力遭到削弱 D.行政效率显著提升6.1358年,元朝色目进士余阙在与农民起义军作战时战死。朱元璋为其立庙于忠节坊,明代冇诗人称赞“圣朝立庙显忠烈,千古流芳载青史”。“余阙守城”甚至一度与“岳飞恢复”“文天祥就义”等典故并列。这反映了当时 A.科举制度日益僵化 &nb
8、sp; B.民族隔阂基本消除 C.基层教化形式革新 D.伦理纲常影响深刻7.明末清初,研究伊斯兰教的学者王岱舆提出:“人生住世,有三大正事,乃顺主也,顺君也,顺亲也。凡违兹三者,则为不忠、不义、不孝也。”这表明当时 A.士大夫认同伊斯兰教文化 B.思想进步推动文化繁荣 C.外来宗教与
9、传统文化融合 D.社会动荡出现信仰危机8.宋代农学家陈旉指出,“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埆,美恶不同”,应当“相视其土之性类,以所宜粪而粪之。斯得其理矣。”元代农学家王祯认为:“粪田之法,得其中则可。”清代理学家杨双山提出施粪肥需“时宜”“土宜”“物宜”“贵在因物验试,各适其性”。这些认识 A.蕴含了注重环境保护的生态意识 B.反映了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C.表明了古代实验科学的发展进步 D.关注了人地矛盾尖锐的社会问题9.1895年7月,光绪帝提出“上下一心,图自强而弭祸患”。随即,清廷下令要求各省办理制造船械.强调“铁路为通商惠工要务,朝廷定议必欲举行”,决定“凡各省产矿之处,准由本地人民自行呈请开采”。这些举措表明 A.救亡图存成为社会共识 B.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38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