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趣搜题

巴蜀中学2025届高三11月适应性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巴蜀中学2025届高三11月适应性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巴蜀中学2025届高三11月适应性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以下展示关于巴蜀中学2025届高三11月适应性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巴蜀中学2025届高三11月适应性月考历  史 试 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  (本题共 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兴隆洼文化位于西辽河流域和燕山南北地区,大约距今82007500年。据考古发掘,兴隆洼文化中的兴隆

2、洼、兴隆沟、查海、白音长汗等聚落,多有环壕围护,房屋成排整齐分布,中心或近中心部位一般有大房子。据此可知A. 新石器时代早期已迈入阶级社会B. 早期国家具备较强的社会控制力C. 各聚落之间频繁争夺财富和权力D. 凝聚观念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2. 根据尉卒律的规定,秦国在里吏任用上选用无爵或低爵平民担任典、老,有意避开地方豪强,推行里吏与帅豪分离、行政权能与社会性权威分离的新政策。这一做法旨在A. 推进争霸战争,镇压民众反抗B. 扭曲社会秩序,维护小农经济C. 实践法家思想,调取社会资源D. 打击地方豪强,抑制违法犯罪3. 晋武帝太康九年 (288年)  第一次下诏“拔寒素”:“九年春

3、正月壬申朔,日有蚀之,故诏曰:兴化之本,由政平讼理也。二千石长吏不能勤恤人隐,而轻挟私故,兴长刑狱,又多贪浊,烦扰百姓。其敕刺史二千石纠其秽浊,举其公清,有司议其黜陟。令内外群官举清能,拔寒素”。据此可知,“拔寒素”A. 打破了士族对选官制的垄断B. 根源于天人感应的思维模式C. 适应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D. 利于弥补九品中正制的不足4.  “安史之乱”后,陷入割据的河朔地区仍于建中元年  (780年)  与其他地区同步推行了两税法,其士子接受的也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教育。这说明,此时      A. 唐朝统治力量被严重削弱 &nbs

4、p;                         B. 藩镇隶属于皇权专制统治C. 外重内轻的局面已经形成                               D. 藩镇割据的基础已被瓦解历史第1页  (共6页)5. 宋代画论家邓椿在画继中提到:“画者,文之极也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  

5、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画者寡矣。”这种绘画思想  A. 体现文化世俗化的趋势                              B. 受到了心学思想的影响  C. 承载了文人的价值追求                              D. 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6.

6、 洪武十五年 (1382年) ,贵州普定知府者额来朝,朱元璋命他“谕其部众,有子弟皆令入国学”,洪武二十一年,四川播州宣慰使司并所属宣抚司官“各遣其子来朝,请入太学,帝敕国子监官善训导之”。这些做法旨在  A. 引导社会风尚                                              B.  增强国家认同  

7、C. 提高教育水平                                             D. 加强君主集权7. 清朝前中期,“保甲长多非绅士,政府欲借保甲长之权力以压制绅权,免得士绅在地方上权势过大”;  但晚清的团练却与保甲形成鲜明对照,“团练承认并且依赖绅士领导”。这一变化说明A. 地方自治形成完整体系B. 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动C. 清政府的统

8、治土崩瓦解D. 清政府中央集权的削弱8. 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课卷批语中,梁启超明确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提出新见解。他认为,君、臣都是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则是店铺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的真正主人其实是人民。这一见解A. 体现出资产阶级国家思想B. 表明从改良到革命的嬗变C.  旨在唤醒民众推翻封建制D. 彻底动摇了儒家统治根基9. 1926年,一位农运特派员在一份关于广东清远农民运动的报告中写道:“一般农友皆以依赖政府之心而兴起,不特农民,如一般土豪劣绅,亦变相而混入农会,为自救而投机,风声所播,不一月而组织甚众。”后因革命军大部分离粤与土豪劣绅造谣,“乡民疑虑非常,欲加入协会者,亦徘徊观望”,农会也大为动摇。这反映出A. 政治生态影响农运发展格局B. 通信与舆论严重干扰了农运C. 农民运动推动国民革命发展D. 革命重心逐渐转至珠江流域10. 1997年夏,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39037.html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