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学习方法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适合艺考呢?(高效学习方法全集:三步学习法)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适合艺考呢?

 

  趣搜题就为大家整理了一篇有关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适合艺考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更多信息请关注趣搜题!

 

  七大标准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艺考

 

  标准一:理智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艺考

 

  ●对策: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艺考。艺术不同于其他学科专业,可以通过学和训练来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除了后天的培养外,一个合格的艺术家更需要有敏锐独到的视角和艺术抽象思维。如果喜欢观察身边事物,心中有很多东西需要表达并且善于表达,可以考虑艺术深造;但如果只是拿艺术考试作为避开高考的“退路”,那接下来的四年可能会学得很苦很累。

 

  标准二:真实的自己、对艺术真实的想法

 

  ●对策:不要找一些专业术语恶补,那些生搬硬套的词汇经不起考官细问。比如影视类考试,如果考生能够说出‘近景、特写、蒙太奇’等术语,考官当然会欣赏;但若考生只是胡乱搬弄,考官则可能表现出厌恶。因此在考试中保持良好心态,拿出真实的自己,才是上策。

 

  标准三:特色:技能与考试回答

 

  ●对策:若有特色,不怕没伯乐报告会上,专业考试上出现了这样一个考题:在一张画上,一个小女孩坐在窗台上仰望着天,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来构思这一场景。考生一般会答,某一贫困山村的女孩向往美好的生活等,但一个考生却说:画中的小女孩跟我一样在企盼着一张录取通知书。考官立即给了他三试通行证。“艺术类考试题目往往没有标准结果,考生只要把握住脑中的灵光一现,就能为自己的发挥增色不少。”

 

  标准四:艺考准备

 

  ●对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自身情况了解后,必须摸清楚对方学院招生情况。一个详细的备考单,方便考生在择校和面试时参考:1、登陆学校网站和论坛,或请教学长,事先获取课程设置等专业信息;2、了解考场场景,提早作准备;3、报考专业培训班,熟知身边同学情况;4、准备拿手项目;5、了解两到三位专业人士情况,面试时可以稍加引用。

 

  标准五:最后的高考

 

  ●对策:不可放弃文化课复不管是哪位“过来人”,在谈到自己备考经验时都不忘补充一句:不要将你的文化课落下!如果专业分数稳居前三倒还好,但如果专业成绩靠后,高考文化课成绩又不太理想,那总分就很危险了。鉴于有些艺术类专业对文化考试成绩要求不低,因此学长学姐们都建议考生在复艺术类科目的同时能够放个心眼在文化课上,才不至于到关键时刻因此被筛下而造成遗憾。

 

  标准六:考试技巧讨巧

 

  ●对策:考试讨巧是王道当自己引以为荣的特点可能在考官看来并不那么出彩时,就要想办法摸清对方的喜好,作出适当的调整———这是上海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生徐天天的“考试经”。她说,由于报考人数很多,一名考官一天下来要看很多作品,时间长了很可能会产生审美疲劳。“有些同学喜欢用灰色调作画,这在平时可能很好,但是在考试中就不合事宜了。如果考官倾心于立体的、鲜艳的作品,只有往这方面发展,你的作品才更有可能被挑中。”

 

  标准七:心态放松

 

  ●对策:当考生为准备艺考而忙得不可开交时,建议考生暂缓备考进度。“艺术考试考的是学生的天赋,是对生活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而来的知识点。”在他看来,考生想练就一身“内力”,并非一朝一夕就可达到,因此在考前作过多准备到头来可能只是无用功。“考生在准备上不要有负担,越是专业的学院越不用准备,反倒是一个最真实的你更能博得考官垂青。”

 

  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高效学方法全集:三步学法

 

    5、三步学法——储存、比较、批判

 

    卢梭,18世纪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一生写下了《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及基础》、《忏悔录》、《爱弥尔》等不朽著作。他把自己的读书过程总结为三个步骤:储存–比较–批判,经过这样三个步骤,卢梭既能全面掌握每本书的思想,又能站出来给予正确的评价,这就使他获取知识具有主动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储存,即广泛阅读。你先完全接收所读的每本书的观点,不掺入自己的观点,也不和作者争论,主要目的是积累知识。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知识渊博,学贯中西,为后世留下了多种史学著作。他有一条重要的治学经验:亲手作读书卡片。一生中亲自动手积累的卡片几万张。

 

    著名科学家爱迪生从事科学研究六十多年,发明创造一千多项。他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随身带个小本子,记录生活的素材、自己的一见一得。他说:“这就等于储蓄,日积月累,脑子里储蓄多了,就能应付自如。”

 

    比较,即比较从书中学到的知识,用理智的天平仔细衡量各种书的不同观点。把论述同一问题的书都找出来,看哪本书论述新颖、独到、准确、全面、深刻、生动、有说服力。通过比较,可以博采众家之长,集大成于一身,从而取得真才实学。

 

    有一个美国学者,长期研究日本社会,他把日本报刊上有关风俗民情的资料剪下来,积累成卡片,进行分析比较,由此而出版了一本《菊与刀》,真实的描述了日本社会生活,轰动一时。这本书一度成为美国政府对日政策的参考书之一。

 

    比较的优点是不同的作者对同一问题的论述有深有浅,通过比较,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同时,不同作者对同一问题的论述的方法也不可能完全一样,通过比较,还可以集思广益,避免片面化、简单化;有些作品由于作者的局限,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疏忽和失误;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问题、明辨是非、扬长避短;各类书的文笔有优劣之分,资料有详简之别,水平有高低之异,通过比较阅读,可以才其所长,为我所用,避其所短,少走弯路。

 

    在用比较的方法对自己储存的知识进行鉴别后,第三步就是批判,即找出书中的谬误并加以批判,从而只吸收书中的精华,吸取对自己有用的、有益的知识,抛弃那些无益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黑格尔、费尔巴哈、李嘉图、欧文、傅立叶、圣西门等的学说进行批判的研究的基础上付出了呕心沥血的劳动之后创立的。

 

    掌握批判的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在读书时,要善于分析和综合,克服盲目性,提倡独创性,把书读活,用探索的精神去读书。另一方面,通过批判,把认识推到一个崭新的境界,才是读书学的目的。

 

    经过这样三个步骤,既能全面掌握每本书的思想,又有“采其精华”、“正其谬误”,使之“是非有归”,从而为今后的学和深入的研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储存大量的知识,善于反复的比较,去伪存真的批评,这就是三步读书法。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95.html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