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试题答案

浙江省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x》,以下展示关于《浙江省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4-2025学年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联考生物试题卷浙江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每小题2分,共3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团队发现了4.25亿年前的古鱼类初始全颌鱼化石。该化石为还原“从鱼到人”演化史提供了关键证据。该证据属于支持生物进化论的( )A. 直接证据B. 比较

2、解剖学证据C. 胚胎学证据D. 细胞和分子水平证据【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4)细胞水平的证据: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

3、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详解】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是直接的证据。全颌鱼化石为还原“从鱼到人”演化史提供了关键证据,属于直接证据,A正确。故选A。2. 每年秋季,全国多地都会有较多患者感染肺炎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不具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下列关于支原体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支原体通过染色质控制ATP酶合成B. 支原体的核糖体形成会与核仁无关C. 支原体与病毒都不能进行呼吸作用D. 支原体具有联系紧密的生物膜系统【答案】B【解析】【分析】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

4、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作真核生物,如植物、动物、真菌等。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作原核生物。多种多样的细胞都有共同的结构模式: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集中存在的区域(细胞核或拟核)。【详解】A、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质,有环状的DNA分子,所以是通过DNA控制ATP酶的合成,A错误;B、支原体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所以不具备核仁,故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B正确;C、支原体有细胞结构,细胞内有相应的酶能进行呼吸作用,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依赖于活细胞生活,所以不能进行呼吸作用,C错误;D、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构成,支原体没有核膜,也没有

5、细胞器膜,D错误。故选B。3. 科研人员发现,给健康小鼠接种衰老细胞,之后它们受到黑色素瘤和胰腺癌细胞攻击时,能够防止或延缓肿瘤的形成。对于已经长出肿瘤的小鼠,接种衰老细胞也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自由基学说认为,细胞衰老后产生的自由基会通过负反馈阻止生物膜产生自由基B. 端粒学说认为,与衰老细胞有关的端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细胞每分裂一次缩短一截C. 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杀死癌细胞的作用,该过程可能使癌细胞发生细胞凋亡D.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临床上,人们也可以通过将衰老细胞注射到人体内以便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目前普遍认为导致细胞衰老的有两种学

6、说:(1)自由基理论:自由基是生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极高的中间产物。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活泼,可攻击生物体内的DNA、蛋白质和脂质等大分子物质,造成氧化性损伤,结果导致DNA断裂、交联、碱基羟基化,蛋白质变性失活等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2)端粒学说: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其DNA由简单的重复序列组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端粒由于不能为DNA聚合酶完全复制而逐渐变短。科学家提出了端粒学说,认为端粒随着细胞的分裂不断缩短,当端粒长度缩短到一定阈值时,细胞就进入衰老过程。【详解】A、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会通过正反馈促进生物膜产生自由基,A错误;B、端粒学说认为端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细胞每分裂一次缩短一截,B错误;C、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清除功能,细胞毒性T细胞清除癌细胞的过程可使癌细胞发生细胞凋亡,C正确;D、题干中的实验仅可证明该方法可在小鼠体内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不能证明在人体内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