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试题答案

(二模)诸暨市2025年5月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卷(含答案)

《(二模)诸暨市2025年5月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二模)诸暨市2025年5月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诸暨市2025年5月高三适应性考试试题 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这一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 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这一遗址是A.河姆渡遗址 B.牛河梁遗址 C.良渚古城遗址 D.陶寺遗址2.“历史地图”是指“今人”以其所在时代的当代地图为底图,依照“今人”需要,以历史上 某一年代或时期的地理状况为内容而编制的地图。它能反映众多的地理要素和历史信息。下 边的“历史地图”反映的是A.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

2、 B.东晋十六国的对峙C.五代十国的政治变迁 D.辽宋夏金的政权并立3.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是人均消费粮食的基础。观察下图,明清时期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2根食总产画亿斤)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粮食生产总量的下降赋税制度的变革传统农业缺乏突破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A.B.I)史试题第1页6.共皤 D.4.李怀印在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一书中提道:”当清朝于1911年走到终点时,中国 已经经过重新打造这跟近代欧亚大陆诸帝国之四分五裂以及绝大多数非西方国家之遭 受西方征服和沦为其殖民地的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晚清中国历史固然充满了挫折和屈 辱,但放眼整个非西方世界,它更是一

3、部国家转型非常成功的历史。”国家转型成功是指 A.诞生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B.实现了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C.确保了国家政治上的统一 D.实现了“人治”到“法治”转变5.民族迁徙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各地的面貌和样态,下图反映的是5世纪时亚欧民族大迁徙。标 注迁徙的民族是A.波斯人 B.匈奴人 C.突厥人 D.日耳曼人6.1850年时,伊朗街上出口的棉纺织品是原棉的23倍,然而到了 1910年,它出口了 20倍于 棉纺品的原棉,当时伊朗街上的孩童曾这样唱道:“丝累线积难成匹,织布谋生不如死。”类似的歌谣也在上海、开罗,廷巴克图、库斯科及墨西哥城的街道上空飘荡。造成这种情形 的根本原因是A.传统棉织业衰败

4、 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价格革命的冲击 D.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二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7,周公周礼中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辨其国中与其都鄙,及 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及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 之日,献其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材料反映当时户籍管理制度初具雏形 有专职管理人口的官员周王连同人口分封土地给诸侯 按行业进行人口登记A.B.图试题第2页岂共逸 D.8.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设“翰林学士院”,作为“天子私人”的宫官秘书机构,到

5、唐宪宗(778-820年)时,翰林所出之令宰相不得妄改,翰林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出今也不必经过政事堂。注应映出 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A.三省制臻于完备B.隋唐制度不断创新C.三省制遭到破坏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9.分析右表,可以得出的认识是A.明朝前期土地流转十分频繁B.徽商经营所得主要用于购田置地 C.白银逐渐取代宝钞成为主要货币 D.契约的应用开始成为普遍现象时间契约张数饮用通货类型和契约感量洪武年间136813988宝快7、银这文年间139914021宝妙1永乐年间1403142416宝钞15、布1宣德年间1426143517宝钞、布11、稻谷2正统年间1436

6、144948辍17、布29、格谷2景泰年间1450145612银10、布2天年间145714647银6、稻谷1成化年间1465148732银32张治年间1488150514娘1410.徐寿1871年翻译的化学鉴原是中国第一本近代化学理论教科书,在本书中,巧妙地应 用了取元素英文名称的第一音节或次音节译音造新字,加“金”、“石”等偏旁区别元素 的大致类别,这种方法命名的化学元素名称被我国化学界接受,一直沿用至今。对此,以 下说法正确的是有识志士推动了西方文化的本土化徐寿是中国近代科技的重要奠基人化学鉴原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作为早期现代化尝试的洋务运动由此兴起A.B.C.D.11.1945年初,毛泽东和党中央接连发出指令,要求派遣共产党军队南下,在湖南、广东、福 建、江苏新建或扩大根据地,但又很快放弃了原定的向南扩张的战略,1945年9月制定了 新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作出这一战略调整的原因主要是基于A.党的七大政治路线确立 B.苏军出兵我国东北地区C.国共“双十协定”达成 D.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12.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结晶,形成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