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5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2025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第 1 页/共 12页 2025 北京西城高一(下)期末 语 文 2025.7 本试卷共 9 页,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第卷卷 一、阅读说“木叶”选段,完成 14题。(共 12分)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o)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奉为圭臬/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
2、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该省掉。例如我们无妨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这里与九歌的关系是 (脉络分明/泾渭分明)的。而杜甫之后,黄庭坚又继续了杜甫的发展,写出登快阁那首诗中的名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澄江一道月分明。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
3、,也正在此。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 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甲】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bin)论之处。【乙】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丙】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地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丁】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1根据括号里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在横线上给加点的字注上拼音(3分)(o)妙 澄 江 (bin)论 2在文中、处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A熟能生巧 泾渭分明 B奉为圭臬 泾渭分明 C奉为圭臬 脉络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