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试题答案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2026届高三月考试卷(一)历史试题卷(含答案)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2026届高三月考试卷(一)历史试题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2026届高三月考试卷(一)历史试题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6届高三月考试卷(一)历 史得分:_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普适性的思想,如老子认为“道”是万物本原,孔子的“仁”相较于“礼”能覆盖社会所有成员,法家认为一切应以“法”为 评判标准,墨家则主张“兼爱”“尚贤等。这种普适性思想的出现 A,源于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B.反映了血缘继承关系的崩溃C.是持续探索自然世界的结果D.有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发展2.根据史记记载,刘邦初入关中,与民约法三章,废严

2、刑尚宽简,“悉除去 秦法但根据睡虎地秦简与张家山汉简的对比研究显示,汉初二年律 令与秦律相似度达80%以上。后汉书也评价说:“汉承秦制,法网严 密,自萧(何)、曹(参)作律犹不能改。”这说明A史书对汉初司法存在美化性叙述B.汉初法制呈现承秦而来的延续性C.黄老思想未能实际影响汉代司法D.出土文献的可信度高于传世文献3.南朝时,宋武帝刘裕令尚书令史、中书通事舍人等参与起草诏令、处理政 务,甚至侵夺由大姓子弟担任的尚书令和尚书仆射的部分职权。这一现 象反映了当时A南北对抗导致士庶界限消亡B.中枢机构运作机制发生质变C.皇权强化冲击传统等级秩序D.民族交融加速选官制度变革历史试题(长郡版)第1页(共

3、8页)4.原本用于祭祀祖先的寒食节,至唐代逐渐增添了扫墓后踏青、荡秋千、插 柳等活动。当时长安城内借寒食节郊游宴饮之风盛行,土庶百姓出城时“车马阅塞这一现象反映了唐代A.社会生活世俗化趋势加强 B.宗法制度彻底废除C.禁欲的理学思想逐渐松动 D.社会阶层流动增强5.(两宋时期,广州在朝廷主导下修筑了集行政办公与商业居住功能的 子城、以商业区为主的西城、以行政功能为主的东城。随着“蕃坊”区域 不断扩大,港口与城市进一步融合,形成了“商业为主,行政为辅”的城市 布局。这一布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坊市制度的瓦解 B.经济格局的改变C.城市人口的增加 D.海外贸易的繁荣6.明代正德年间,江苏松江府方志

4、记载,当地“俗务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 亦然。“当地农户“植棉十亩,可抵稻粱二十亩”,但仍需向官府缴纳漕粮,“卖布汆米,补完国课: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全国统一的商业大市场逐渐形成B.封建赋役制约地方经济升级转型C.市镇经济推动全国经济区域分工D.江南农业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7.18951913年间,由国人投资的549家近代厂矿企业,分布在沿海地区 的约为61.35%,分布在内地的则约为38.65%,非沿海的边疆地区,几 无新式工业可言。这种工业布局A源于民族资本与封建势力的妥协性B.体现“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C.折射出近代工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D.导致近代中国工业轻重结构畸形8.()下表为1

5、924-1928年英国和美国在华投资企业(行号)的统计表(单位:个)。英美两国在华投资的变动主要缘于1924 年1925 年1926 年1927 年1928 年美国470482510551574英国726718714617682A经济大萧条的冲击 B.国民大革命的影响C.门户开放政策实施 D.两国企业竞争激烈历史试题(长郡版)第2页(共8页)9.()1946年10月,东北财经委员会颁发了公粮征收条例,规定:公粮按 产量累进计征,起征率为2%,最高不超过25%,每户平均每人收成不满 200公斤者免征。累进的征收办法A,立足于减轻贫苦农民负担B.奠定了计划经济体制基础C.兼顾生产与斗争两大主题D.

6、扩大了解放区的阶级基础10.()下表是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 速度变化表。据此可知,当时行业变化1953年农轻重 比例(%)1957年农轻重 比例(%)19531957年平均 增长速度()农业52.843.54.5轻工业29.629.212.8重工业17.627.325.4A.新中国工业布局得到改善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C.农业产值比重低于轻工业D.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11.()1986年,国务院公布关于国企劳动制度改革的暂行规定后,国企 新招职工都要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和国家间的行政关系转变为职工 和企业间的劳动契约关系。到1991年,全国国企劳动合同制职工已达 1 588.64万人,占国企职工总数的14.9%。这可体现A劳动关系市场化 B.就业观念多元化C.人才流动合理化 D.管理制度规范化12.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小亚细亚地区的城市中,工匠们将本 地传统的金属浮雕工艺与希腊的人体比例美学结合,制作出兼具两种 风格的祭祀器皿。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希腊文化成为欧亚大陆的主流文化B.跨区域文明交流促进本地文化重构C.小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