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试题答案

河南省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卷x》,以下展示关于《河南省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卷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考生注意: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学业质量监测语文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70 分)(一)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龙飞凤舞这种原始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并不是观照或静观,不像后世美学家论美之本性所认为的那样。相反,它们是一种狂烈的活动过程。之所以说“龙飞凤舞”,正因为它

2、们作为图腾所标记、所代表的,是一种狂热的巫术礼仪活动。后世的歌、舞、剧、画、神话、咒语,在远古是完全糅合在这个未分化的巫术礼仪活动的混沌统一体之中的,如火如荼,如醉如狂,虔诚而蛮野,热烈而谨严。你不能藐视那已成陈迹的、僵硬了的图像轮廓,你不要以为那只是荒诞不经的神话故事,你不要小看那似乎非常冷静的阴阳八卦,想当年,它们都是火一般炽热虔信的巫术礼仪的组成部分或符号标记。它们是具有神力魔法的舞蹈、歌唱、咒语的凝冻了的代表。它们浓缩着、积淀着原始人们强烈的情感、思想、信仰和期望。远古图腾歌舞作为巫术礼仪,是有观念内容和情节意义的,而这情节意义就是戏剧和文学的前身。古代把礼乐同列并举,而且把它们直接和

3、政治兴衰联结起来,也反映了原始歌舞(乐)和巫术礼仪(礼)在远古是二而一的东西,它们与其氏族、部落的兴衰命运直接相关而不可分割。身体的跳动(舞)、口中念念有词或狂呼高喊(歌、诗、咒语)、各种敲打齐鸣共奏(乐),本来就在一起。“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礼记乐记)这虽是后代的记述,却仍不掩其混沌一体的原始面目。它们是原始人们特有的区别于物质生产的精神生产,即物态化活动,它们既是巫术礼仪,又是原始歌舞。到后世,两者才逐渐分化,前者成为 “礼”政刑典章,后者便是“乐”文学艺术。(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材料二:在文学史的初期阶段,神话是一种重要而独特的现象。

4、在远古社会中,神话关涉的范围要远出于文学之外。它本是原始人类的综合的意识形态,是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解释,是他们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又是他们愿望的表达。人类最初是生活在一个神话世界中的。那么,神话的文学意义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神话的思维充满了直觉与幻想,是人类理性逻辑尚未发展成熟时期的思维方式。它虽然是不自觉的,却依然表现了人类的艺术天性。同时,神话故事也给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极好的素材。但神话在一个民族的文学中最终留下多么深的痕迹,对它的发展产生多么大的影响,仍然与其他一些条件相关;换言之,神话的存在并不直接促使文学艺术的发达。因为,神话最初的功能主要是解释自然,或如马克思所说,是借助想象以

5、征服自然。如果停留在这一阶段上,神话对人自身的关注会是比较有限的。只有当神话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人自身,越来越多地反映人类社会中的生活情感、矛盾冲突时,才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神话文学”, 像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和不少戏剧都是这样的作品。神话文学的显著特点,是“神”或“英雄”具有丰富的人性,有着世俗的渴望和常人的困苦。从中国的现存上古神话资料中,可以看到大量神祇的名称和零散的事迹,但看不出完整的神话系统,各种神话故事、神话人物之间,只有相当松散的关系,而且各自都是以片断的形态被记载下来的。以前人们对此现象有不同的解释,如鲁迅、胡适等人认为中国古代神话原本是不发达的,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不少人提出:

6、中国古代原来也有着丰富的神话,只是后来被“历史化”或失传了。这里需要把原始神话和文学化的神话加以区分。从后者来说,中国古代神话文学不发达是显然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中国历史进入文献时代,以崇群体而抑个体、注重实际而不喜幻想为特征的周文化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文化体系不能容忍伟大的人物具有常人的缺陷和痛苦,也不利于 “想入非非”的文学的蓬勃生长。因之,那些古老的神祇也就无法获得丰富的人类情感,无法转化为丰满的文学形象。(摘编自骆玉明简明中国文学史)材料三:神话文学化的文化价值体现在承续民族精神方面。比如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这些神话充满中国先民战天斗地的雄心壮志与豪迈之气,其经典内容通过后代不断地文学再创造,在漫长的岁月中深入人心,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故事载体。神话文学化也曾被历史上的各种文化母体作为展示宣扬其自身内容的途径。比如说汉代的谶纬之书中有不少是依靠神话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