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试题答案

邯郸市202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监测(一调)物理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邯郸市202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监测(一调) 物理试卷(含答案及解析)》,以下展示关于《邯郸市202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监测(一调) 物理试卷(含答案及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邯郸市 2026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监测 物理试卷物理试卷 班级 姓名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分,共分,共 2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符合题目要求的。1

2、.为减少精密光学仪器因红外反射导致的热干扰,常在光学镜头表面镀一层氟化镁薄膜,这种薄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红外线产生的热效应。若红外线在薄膜中的波长为,则所镀薄膜的厚度可能为 A.8 B.4 C.2 D.2.2025 年 6 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甘再国研究员团队合成了新核素镤 210 并精确测量其衰变特性。下列关于原子核衰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半衰期是指一个原子核衰变至稳定状态所需时间的一半 B.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会明显缩短 C.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D.镁 210(2191Pa)发生 衰变后,生成的新核质量数为 208 3.

3、某科研团队在新型超导磁悬浮轨道中测试机械波的传播特性。在简谐波的传播方向上相距 4.5m 的A、B 两个智能振动传感器随波做简谐运动。测试中发现两个传感器每分钟完成 60 次全振动,当A 处于波谷时,B 恰好处于波峰。若 A、B 之间还有一个波峰,则下列关于该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频率为 60 Hz B.波长为 3m C.波速为 2m/s D.周期为 0.5s 4.如图所示,在水平光滑桌面上,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固定于 O 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 m 的小球。小球绕 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力传感器测得绳上的拉力大小为 F,用秒表测得小球连续 n 次通过同一位置所用时间为 t,用刻度尺测得 O

4、点到球心的距离为 L。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高三物理 第 1页(共 6 页)A.=2222 B.=4222 C.=4222 D.=42(1)22 5.一电动自行车由静止开始沿直线从 M 点行驶到 N 点,先以加速度大小 a 做匀加速运动,位移大小为 x;接着做匀速运动,持续时间为 t;最后以加速度大小为 2a 做匀减速运动,到达 N 点时速度恰好减为 0。已知 M、N两点间的总距离为 112,则 x与 a、t的关系为 .=1162 .=1122 .=182 .=142 6.汽车外观影响风阻,在匀速行驶时汽车所受阻力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即.=2(其中 k 为阻力系数)。在某次测试中额定功率相同的甲

5、、乙两种车型均以额定功率启动,两车运动的 v-t 图像如图中甲、乙所示。已知乙车型的最大速度是甲车型的 倍,则甲、乙两车的阻力系数之比为 A.3:1 B.2:1 C.3:1 D.1:3 7.“火卫一”围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的周期为 7.66小时,轨道距离火星表面的高度与火星半径之比为 1.766,引力常量 =6.67 1011 2/2,则火星的平均密度约为 .4 103/3 .2 105/3 .2 107/3 .4 109/3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6 分,共分,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6、,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分,有选错的得0 分。分。8.如图所示,空间存在方向垂直于 xOy 平面(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在 0区域,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在0)的带电粒子以速度 v从坐标原点 O沿 x轴正方向射入磁场,不计带电粒子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三物理 第 2 页(共 6页)A.粒子在 x0区域的运动半径是 x0区域运动半径的 3倍 B.粒子从射入磁场到速度再次沿 x轴正方向的时间为 2 C.粒子速度再次沿 x轴正方向时与 O点的距离为 43 D.粒子在 x0区域与 x0区域的运动周期之比为 1:3 9.如图所示,质量均为 m 的长方体物块 A、B叠放在倾角为 的固定斜面上,初始时在某约束下 A、B 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 B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2,且=tan,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若去除约束的同时,迅速给 A 或 B 一平行于斜面方向的力 F 下列情况能使 A、B保持相对静止的是 A.若 F 作用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