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试题答案

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点考点清单

《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点考点清单x》,以下展示关于《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点考点清单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点考点清单(划线加粗部分重点记忆、理解与应用)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五种社会形态 1、原始社会(1)生产关系特点: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 (2)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私有制的确立。 2、奴隶社会 (1)生产关系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的全部产 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3)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历史的进步 3、封建社会 (1)生产关系特点:地

2、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地租外留一部分自己支配。 (2)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4、资本主义(1)生产关系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基本特征: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根本原因:生产社

3、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资本主义社会始终。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越尖锐。资本主义社会终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5、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

4、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分别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论证了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述

5、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四、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2)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在 21 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小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社会社会

6、发展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四个彻底“结束”,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1956 年,生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