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12月月考试卷(四)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炎德·英才)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12月月考试卷(四)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x》,以下展示关于《(炎德·英才)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12月月考试卷(四)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四)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五四新思潮的先驱们姿态决绝,不容商量不容申辩,将过往的思想文化传统置于审判席上。他们的“判词”,与其说是一种关于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新知识,不如说是一种思想文化取舍抉择关头的价值选择。价值选择通常不在乎指涉对象的本来面目是什么,而在乎选择主体做出怎样的选择,它会阻止某些选择而加强另一些选择。换言之,新思潮对于传统文化的“判词”是以知识形式表达出来的主体选择。它似乎是在讲述旧的文化传统是什么,然而实际上它并不是站在知识的立场论述,仅仅是徒有关于旧文化传统是什
2、么的表象,并无被指涉对象的实质知识。像陈独秀、鲁迅以及胡适,他们当时对旧文化传统的言说都不是知识论的。他们并不是像今天的学者做学术一样探讨中国历史、传统文献和古典文学到底真相如何,而只是寄寓负面的生活感受时的“托物言志”。以往的思想文化传统就是他们言志之时所托之物。人们对于此点或有疑问:新思潮何以托此物而不托彼物? 何以不干脆明心见性?这种借题发挥式的“托物言志”正是思想文化特异反应所具有的特点。社会逢当剧烈转型变革的时期,终究有赖于政治经济走上轨道所开启的实践工夫。其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实践已经陷于走投无路,新思潮勉力挺身而出,它在思想文化的范畴内,不得不借批判来开路,批判的对象唯有落在既往
3、的思想文化的身上。唯其如此才能让思想文化运动贯通社会改造的目标,而不落在抽象层面的知识探讨。就像人们为了发力向前需要借助一个后助起跑器一样,这时候既往的文化传统就临时充当了那时中国社会的起跑器。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以我们今天的眼光看,德先生与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和旧政治都无直接的因果关系,赛先生与旧艺术、旧宗教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陈独秀却用“不得不”三字将它们联系起来。当思想文化在社会危急关头替代政治经济冲锋陷阵之际,思想文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