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5届高三12月名校阶段检测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
《安徽省2025届高三12月名校阶段检测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x》,以下展示关于《安徽省2025届高三12月名校阶段检测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安徽省2025届高三12月名校阶段检测联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 笔 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 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 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诗人常常感到,自己想说的很多很多,可实际说出的却很少很少。语言对于诗人并非生疏的东西,
2、可要运用得妙却又无比困难。由于这个缘故,作家、理论家常常说一些泄气话,如英国哲学家斯宾诺莎说:“文学是众多而巨大的迷误之源。”德国作家歌德说:“那试图用文字表达艺术经验的做法,看来好像是件蠢事。”高尔基更是大声喊叫:“世界上没有比语言的痛苦更强烈的痛苦了。”这些作家、理论家所说的“语言的痛苦”,就是指言语常常不能完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即“言不尽意”的意思。而“言不尽意”的命题早在中国先秦时期就明确地提出来了。最早提出“言不尽意”的是庄子。从先秦到魏晋,“言不尽意”的命题经历了从哲学到美学的转换。到了陆机和刘勰那里,“言不尽意”的命题才开始被提到美学领域来讨论。由于陆机、刘勰关心的是在文学创
3、作中如何通过语言来传达审美体验和艺术构思,这样,在他们那里,“言不尽意”中的“言”与“意”就有了特殊的含义。“意”不再指“道”一类的世界本体,而是指作家面对客体所产生的冲动、体验和构思中饱含感情的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以及充满于艺术世界中的情趣气韵等;“言”则不再指那种推论性的语言,而是指力图把审美体验、艺术构思、情趣气韵表现出来的媒介。陆机、刘勰认为,在这种“言”与“意”中“言不尽意”,也就是说,“言”常常不能匹配“意”、表现“意”。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给人们以很大的助益,但它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它不能表达人们所想的一切。至于人们的审美体验,就更难以为巧了。在我看来,审美体验起码有如下特征:第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