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秋学期期末语文模拟测试(一)试题

《2024-2025学年高一秋学期期末语文模拟测试(一)试题x》,以下展示关于《2024-2025学年高一秋学期期末语文模拟测试(一)试题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4-2025学年高一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一)语 文 试 题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担负新使命、创造新文化的重要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祖国大地考察调研,每到一处,总是尤为关心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历史文化遗产铭刻着中华民族辉煌深沉、瑰丽隽永的文明密码,携带着中华民族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丰富故事与记忆。在中国美术馆,多少人为苏轼的潇湘竹石图而

2、感叹,飘逸的画面与琳琅的题跋镌刻着古典文人的风致。在湖北曾侯乙编钟前,我们聆听华夏礼乐从古至今正大端庄、浑厚悠远的回响。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那些奇异的面孔与热烈的目光注视着我们,仿佛一个个天真狂放的灵魂在歌唱。在敦煌壁画前,我们沉浸于那绚烂的境界,对一个个无名的创造者满怀敬意。哪怕是一块汉砖、 一帧剪纸,都能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阻隔,心心相印地领受着我们这个民族对生活的挚爱,那种坚韧、达观与明亮通古贯今。这片大地上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璀璨星空,指引着我们前行。我们向往未来,就要珍重我们的过去,坚持保护第一,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加强研究和利用。习近平总书记说“让

3、文物活起来”,就是要在我们与文物之间实现心灵的交流,在传统与现在的对话中形成新的生命感悟,焕发新的生命光彩,让过去的创造成为放飞新的创造的春风,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让中华文明的薪火绵延相续。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构建中国话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是担负新使命、创造新文化必须具备的天下情怀和人类视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的对话与呼应是文明交流互鉴中重要有效的渠道。当我们在一幅画前驻足、当我们在一支旋律中沉思、当我们越过语言的藩篱在一部

4、小说里与遥远的灵魂相遇,那些时刻,文化艺术的创造者来自哪片土地、说着哪一种语言,都不再是彼此理解的障碍。那一刻,我们确知,人类的观念、情感可以越过地域、民族、文化的区隔而彼此相连。这种交流将推动人类在疾速变幻、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上领会我们共同的命运,让中国的道路、方案和智慧为人类提供新的选择。新时代的文艺和文化心怀天下,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为世界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心怀天下者必有海纳百川的胸襟,要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提炼思想与文化的精华,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吸收、借鉴、消化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让世界的成为中国的,是为了

5、让中国的成为世界的,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世界文明之林中大放异彩。中华文明万古江河浩荡前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奋斗征程风起云涌、日新月异。 一代代人的创造和奋进,将伟大文明的火炬交到了我们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江山多胜迹,炳耀新文明,这胜迹是壮美河山,更是前人、先贤赠予我们民族的文化珍宝。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满怀信心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光大优秀传统,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绽放辉煌灿烂的光芒。摘选自求是(202

6、3年第22期)铁凝江山多胜迹 炳耀新文明材料二: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表达中国人独特时间观,“折柳寄情”展现中式惜别之礼;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在海内外热播,“圈粉”无数;古风汉服、国潮文创等成为新时尚近年来,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涌现,许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中华文化的气度神韵深入人心,滋养着人民群众的美好新生活。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文化创造力的民族,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说,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过程,体现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只有把握好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