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北京昌平区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北京昌平区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pdf》,以下展示关于《2024-2025学年北京昌平区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pdf》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5北京昌平高(上)期末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A。考古发掘能够提供实物资料,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最主要依据。神话传说、史书记载、文学著作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存在主观创作和流传演变等因素,可信度相对较低。2.B。材料中“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体现分封市1J;吁即置侧室,大夫有英宗,士有隶子弟”体现宗法制。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的制度,察举制始于汉代,均与材料不符。3.B。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定都咸阳,推行郡县制,统一车轨、文字,颁行法律、编制户籍等措施,与材料内容完全相符。西周实行分封制,东汉和西晋与材料中这些特定措施不完全对应。4.D。汉武帝设置十三扑部刺史监察地方官员及豪强势力,加强了中
2、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此举并非拓展疆域、增强诸侯势力或促进中外交往的直接措施。5.D。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张王军出使西域、霍去病北击匈奴、司马迁撰写史记均发生在西汉时期。6.A。东晋在徐、扬二州推广种麦,有利于充分利用南方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南方农业发展。与北方民族交流、由辗犁推广、经济作物产量提高并无直接关联。7.D。发现北魏皇帝祭祖祝文与魏书记载相同,运用了引书为证;在嘎仙洞实地考察发现石壁祝文,运用了实地考察;通过祝文这一金石文物证明史实,运用了金石证史。无证推断不符合科学考证方法。8.C。表格中多个不同民族建立的政权在这一时期频繁更迭,同时各民族之间在政治、
3、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融合,体现了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的特征。文明起源与国家肇始不符合这一时期,王室衰微与诸侯纷争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特点,人口增长与危机初显材料未体现。9.A。隋朝广设仓库(如含嘉仓等、开通大运河、兴建洛阳城,这些建设规模宏大,对隋朝及后世影响深远。设置场在材料中未提及,且不是隋朝具有代表性的大规模建设。10.B。从地图中可直观看到唐朝前期的统治范围以及在边疆设置的都护府等,体现了其边疆治理情况。文书制度和法律体系无法从该地图中直接获取。11.C。材料中“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描述的是唐朝后期灌镇割据局面,地方需镇势力强大,不受中央有效控制。郡国并行是西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