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学习方法

河北省2024-2023学年高二(上)第三次月考(23-170B)政治

河北省2024-2023学年高二(上)第三次月考(23-170B)政治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河北省2024-2023学年高二(上)第三次月考(23-170B)政治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试题答案

河北省2024-2023学年高二(上)第三次月考(23-170B)政治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河北省2024-2023学年高二(上)第三次月考(23-170B)政治

(3)第二站——一个战场:这里以100多幅珍贵照片、图片生动地再现了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战役的英雄业绩。①你知道第二站地点是哪里吗?答:(2分)②小明在笔记本上写道:“中国123领导全国人民,无数次的战役,终于完成了革命,建立了,彻底结束了旧中国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的历史,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把小明的笔记补充完整。(4分)

河北省2024-2023学年高二(上)第三次月考(23-170B)政治河北省2024-2023学年高二(上)第三次月考(23-170B)政治

A.制度塑造了社会架构,学者们对于政治制度的不同见解形成了多样化的“制度史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所谓“制度史观”,就是从政治体制、政治形态来观察、阐述社会历史变迁。这里所理解的“政治体制”,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势力两方面。所谓政治制度,主要是政权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和法律制度;所谓政治势力,指不同群体、集团、阶层、阶级的相互关系。前一个可以说是“制”的方面,后一点可以说是“人”的方面,“制”与“人”二者的结合,共同构成了“政治体制”。——阎步克《波峰与波谷》材料二从人的角度分析人与制度的关系,人(皇帝、官吏与百姓)如何与制度周旋,所谓“周旋”包含的内容不止是如何在制度支配下活动,也包括无视与超越制度、改造制度,以及围绕制度的表述与争夺。或许可以说,是用“人(复数的)与制度的关系”(不是“制度与人的关系”)研究,补充与丰富“制度”研究。——侯旭东《读汪桂海著(汉代官文书制度》》围绕材料中的观点(任选一种观点或整体),结合相关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赞同、反对或另有其他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B.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朝设立象胥,主要职责是对来自各地的使者们“传王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秦代及之后的汉族王朝大多设有专门负责外交公文翻译的官职和机构。与汉族王朝不同,少数民族政权大多实行多语政策。元朝专门设立蒙古翰林院,“掌译写一切文字,及颁降玺书,并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国字副之”。清朝历代皇帝均重视翻译事业,并特设翻译庶吉士。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先后设置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1949年)、中共123编译局(1953年)和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1955年)三个国家级翻译机构,逐步实现了中国国家翻译实践的制度化,国家翻译实践机制也走向成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对外翻译被提升到战略高度,不仅成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构、提升国际话语权不可或缺的方式,也成为中国参与国际治理的手段和媒介。翻译在中国一直作为治理方式加以实施,翻译与中国国家治理之间有着深厚的内生性演化历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的国家翻译实践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参与全球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只会加强,不会减弱。——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高玉霞、任东升《基于国家治理的翻译史书写:理据与路径》(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翻译的特点和积极作用。(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中国翻译事业发展的认识。(4分)

试题答案

19.伏尔泰把《赵氏孤儿》中的儒家思想加以修改,使之为他的启蒙主义思想服务。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以司马迁“贫富之道,莫之夺予”“物盛则衰,时极而转”的思想,论述自由竞争与价格波动。这说明A.文明需要互鉴,文化需要交流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世界普适性C.启蒙思想的源头是孔子的思想D.借用中国学术成近代西方风潮

河北省2024-2023学年高二(上)第三次月考(23-170B)政治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24276.html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