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趣搜题

2024届河南省高三期末联考(23-194C)语文试题

2024年河南省高三期末联考(23-194C)语文试题,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2024年河南省高三期末联考(23-194C)语文试题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高中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2024届河南省高三期末联考(23-194C)语文试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具体阐述了无意识误读和有意识误读的内涵,为下文的论证张本。B.文章从对汉字结构的误解和不懂中国古典诗歌音韵知识等方面分析误读产生的原因。C.文章将庞德与费诺罗萨进行对比,论证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意义的理解更恰当的观点。D.文章举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这一个例,有助于具体讨论“误读”这种文学现象。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篇就将名与利比喻为蜗角蝇头,对名利的嘲讽之意一览无余。B.词人在上阕中认识到荣辱得失,祸福生死都是事皆前定,不用干忙。C.全词以叙事为主,间以抒情,表达对名利得失的看法,对自由的追求。D.词人善用修辞,同时多俗语口语,明白晓畅,率真自然,充满豪迈之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煌壁画在中唐有了明显的变化,比如盛唐壁中那些身躯高大的菩萨形象在此时消夫绘画手法也由初盛唐的圆润中带着道劲变为纤秀甚至有点草率。B.中唐时的敦煌壁画比较注重渲染“经变”到了晚唐五代时期,“经变”的种类增多,壁画衣饰风味变浓,色彩变得俗艳。C.佛教的细致思辨使得当时中国文化的代表阶层门阀贵族越来越深地钻研佛教,哲理的恩辨在宗教信仰中找到了丰富的课题。D.中国社会由中古进人近古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的重要变动影响了人们对佛教的态度,使得宗教迷狂在中国逐渐走向衰弱。

2024届河南省高三期末联考(23-194C)语文试题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34066.html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