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学习方法

云南省2024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监测考试(23-225B)历史

云南省2024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监测考试(23-225B)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云南省2024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监测考试(23-225B)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试题答案

云南省2024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监测考试(23-225B)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云南省2024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监测考试(23-225B)历史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不断发展的时期。在政治上,为摧垮魏晋以来门阀士族的残余势力,唐政府培养遴选忠实的为本王朝效力的人才;在思想意识领地,通过传授儒术和兴办学校来推崇儒术,笼络人心。唐太宗等统治者在总结历史经验后认识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而要造就德才兼备的统治人才,就“必须博学已成其道”,“以学饬情以成其性”,从抓教育入手。他们具有一定的政治眼光,重视封建统治人才的开发和智力投资。—摘编自孙炳元《论唐朝教育制度的特点》材料二1906年3月,清政府学部拟定了《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提出了“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宗旨,经清政府批准正式颁布,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123政府明令颁发的教育宗旨。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召开临时教育会议,确立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这个宗旨要求德智体美四育并举,而以德育为中心,对革除清末教育旧制,促进教育管理的民主化建设,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摘编自李霞《民国时期教育方针的精神主旨研究》(1)(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教育方针的变化。((6分)变化

云南省2024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监测考试(23-225B)历史

8.西汉宣帝晚年,曾与太子刘奭闲聊,刘爽认为皇帝执刑太深,宜用儒生实施仁政,汉宣帝勃然大怒,“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并感慨道“乱我家者,太子也”。这说明汉宣帝治国8A.儒法并用宽严相济B.严格遵循西汉制度C.休养生息施行仁政D.教育储君依法治国

3.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适治狱吏不直者”修长城和戍南越:其后又应征服岭南的大将、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的请求,迁一万五千“女无夫家者”去岭南。秦始皇意在A.拓展秦朝疆域B.促进民族交融C.发展地方经济D.强化边疆管理

云南省2024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监测考试(23-225B)历史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41836.html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