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鑫榜2023年全国联考精选卷(五)5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华夏鑫榜2023年全国联考精选卷(五)5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华夏鑫榜2023年全国联考精选卷(五)5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2.中国古代朝廷中“事关大利害”的政事,须廷臣集议,称为“廷议”。廷议的结果须上奏皇帝,廷议意见不一致时,应摘要奏闻皇帝作裁决或者遵从多数人的意见。《西汉要会》40-41两卷载廷议共62件次,其中只有4次被君主明显否定或推翻。据此可知,廷议制度A.提高了工作效率B.制约了君权专制C.体现出分权制衡D.有利于合理决策
4.据《宋书》记载:“(南朝宋元嘉末年)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反映出当时南方A.经济得到较大发展B.已成为我国经济重心C.贫困现象已经消除D.丝织业技术超过北方
9.元世祖忽必烈时国师八思巴创蒙古国字,称为八思巴字,当时的南方理学大师吴澄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为国音之舟车”“欲达一方之音于日月所照之地”,北方儒学大师许衡“尤精于国字与言”。这说明A.蒙古国字在当时使用普遍B.理学已经摒弃传统华夷观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认同D.元朝全面推行蒙古化政策
华夏鑫榜2023年全国联考精选卷(五)5历史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53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