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卷 2023年辽宁名校联盟·信息卷(五)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衡水名师卷 2023年辽宁名校联盟·信息卷(五)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衡水名师卷 2023年辽宁名校联盟·信息卷(五)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18.十七世纪后期东印度公司将中国茶装在银盒中作为礼物献给凯瑟琳王后。十八世纪末戴维斯在《英国农工状况考察》中提到:“在恶劣的天气与艰苦的条件下,唯有茶能让他们咽下干面包,茶是他们不可或缺的饮料。”这反映了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海外贸易有了巨大发展C.社会保障制度失效D.接受了东方的生活方式
材料一公元10世纪开始的自然环境恶化,使得当时中国的平均气温下降了1^C,,这对地处西部、北部的游牧民族打击很大,很多草地出现了沙化,而原先的一些绿洲也逐渐干涸,于是游牧民族向南迁移便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其次,北方游牧民族之所以能这么成功地向南发展,还有赖于一个事实,那就是此时中原王朝的懦弱和管理上的内部空虚。—摘编自赵红军《小农经济、惯性治理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变迁》材料二南方远离在北部边疆生活的民族政权,且其西、南两面都无势力较强的非汉族力量,东面则是大海,周边环境比较安全。宋代南方人口稠密地区能在一定的人口压力下保持着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除了依靠扩大耕地面积和向开发中地区迁移以外,还要依靠大量的人口投身于工商业和农业多种经营以及非生产部门。——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材料三宋代江南各路人口密度统计表(人/平方公里)一—摘编自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元10世纪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8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影响。(6分)
1.下图为红山文化那斯台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出土的勾云形玉器。考古学者根据玉器表面遗留的痕迹推导出其制作流程至少包括选料、成形、钻孔、镂空、抛光等。据此可知,该玉器的制作体现了A.社会分工的细化B.较高的工艺水平C.贫富分化的出现D.象形文字的产生
衡水名师卷 2023年辽宁名校联盟·信息卷(五)历史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62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