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学反思,以下是网络整理的关于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的相关文章,希望帮助到您。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
1.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猴子种树》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地拔掉快要成活的果树,最终一事无成的事。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教学中能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表演,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因为文章内容浅显易懂,教学时我把教学分为两个部分。先是角色扮演,让孩子在充分朗读的情况下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就是讨论前置小研究的两个问题让学生明理。
开课时我先从水果入手,开课问孩子喜欢吃什么水果,课文中就讲了有一只小猴子去年种果树的事。然后请四人小组选择一节来演一演课文内容。之后就带领大家来讨论前置小研究设计的两个问题:
1、小猴子为什么一个果子都没吃到?
2、如果今年你种果树,你要怎么种才能吃到果子?
第一个问题的提出意在让孩子首先从故事中明白做事要有耐心这个道理,孩子们通过讨论出了理解课文这个浅显的道理以外,学生们还提出小猴子吃不到果子因为它不懂科学知识,这些“农谚”要是他在种地前就能知道就能下定决心耐心等待了。有的说:“春天是种树的季节,小猴子种呀!拔呀!过了季节果树就成活不了了。”有的提出小猴子太笨了,他不拔树,在旁边再种其它的果树不就行了,所以他吃不到果子。
第二个问题意在让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吸取经验。几个孩子不仅明理,还能想到小猴子它“又浇水又施肥”值得我们学习。有孩子说:“我今年种树要把地来分一分,几种水果就都能种了。”还有个孩子提出:“我有办法在一年之内所有的果子都能吃到!我第一年种梨树,它五年结果;第二年我种杏树,它四年结果;第三年我种桃树,它三年结果;第四年我种樱桃树,它两年结果。这样在第六年我就能吃到所有的果子了!”我一听,这真是个好办法,还没等我大力的表扬。又有学生提出:“如果把周森楷的办法倒过来,这样就能从第二年到第六年每年都吃到不同种类的水果了!”我不由得感叹孩子的聪明,不仅让孩子懂得做事要有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孩子们还知道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做事得动脑筋,这样能事半功倍!
2.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短小、通俗的诗歌。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以读带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大胆放手,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我对课文的讲解、分析。
首先,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和小伙伴出去玩,迷路了会怎么办?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通过小组讨论、集体汇报等形式,学习课文中的四种方法。在小组学习时我及时巡视指导,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到的方法,并找到相应的段落再读,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或书中的句子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学习之后,我又引导学生集体汇报、进行总结。如学习大树一节:学生说我知道大树也能告诉我方向。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我又问:“为什么会一面稠,一面稀呢?”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从而也更进一步理解了课文所蕴含的知识。在学习第五节时,孩子们遇到了一点困难,到底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是南方还是北方呢?课文中没有明确说出来,于是我就通过画图引导他们思考,通过这种直观的形式,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应该是北方。最后,在拓展环节我提出问题:“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天然指南针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课后孩子纷去查找资料,也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沙滩上的童话》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富有童趣。这节课,我感觉上得比较轻松,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这篇课文的语言很符合孩子的特点,就连孩子们跳跃和零散的思维也在这篇文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学习本课后,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读、说结合,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读和说是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通过读和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深地理解课文,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和课文中的孩子产生共鸣,孩子们喜欢在沙滩上堆城堡,他们能堆出一个个奇异的世界;孩子们喜欢童话,因为那里有一个个奇异的世界,孩子们渴望像文中的孩子那样游戏。因此,我鼓励学生说:“你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救出公主呢?”为学生创设情景,也来做编童话的游戏。
2、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因为文中描写了几个孩子一起游戏,为了便于学习,我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法,营造了与文中的相似情境。而这样的情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最初的小组检查读文,到分角色朗读课文,再到组内分角色说话练习都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这样的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还让全班同学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快融入了角色,理解了句意。
3、利用课堂的有限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我结合课后的写话练习,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除了文中的办法外,你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救出公主呢?学生的想像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有的同学说“借助哈力波特的魔杖消灭魔王救出公主”,有的同学说用药物让魔王昏迷救出公主,还有的同学说让公主变小,藏在口袋里带出城堡……同学们的想法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真是神奇极了!在童话世界里,我们可以让自己插上翅膀,让自己变得无所不能,甚至可以有些为所欲为。
4.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广泛进入课堂,使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合理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对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事半功倍之效。《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突出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由于诗歌语言简洁且凝练,反复朗读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朗读训练中,采用音乐、录音、录像等多种辅助手段,刺激学生视觉、听觉感官,激发他们兴趣。运用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运用录象,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出语气;运用音乐,烘托、渲染气氛,使学生的配乐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5.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使学生获取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从知识的阐述者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
《传统节日》这篇识字课文,是以“三字经”的形式呈现的。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诗歌主要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七夕、中秋节、重阳节来展开。
我预期的设想觉得春节、中秋节这两个节日,同学们学起来应该是很轻松的,正如: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就如:春节,对于这个节日的日期知道的孩子寥寥无几,习俗更不用说了,现在每个地方的习俗已经变了很多,所以连春节要干些什么都不知道,就算出示贴对联的图片,孩子们还是不知道,知道的就是放鞭炮,这些是什么原因呢?
对于春节的知识孩子们都是茫然,更别说其他的节日了。
我们国家每个节日都要放假,目的就是让人民不要忘记自己母国的重要日子。可是,现在有一种普遍现象,城市里的节日氛围比乡村还要隆重,节日味道更浓,那么在这些偏远地区的孩子,他们不可能随时进城去过节啊,怎么办呢?只能玩着玩着就过了,比如端午,大人们都处于繁忙的季节,能弄几个粽子吃一下就不错,其他的在电视上看看或者玩累了睡了想都没想过,又何来知道习俗呢?
想到这儿突然觉得心酸,他们大多数的知识就靠老师补给,老师说了,证明他们听过了,回去可以看看电视,翻翻课外书,就这样而已。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77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