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学习方法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提速练习(2)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提速练习(2)

文言提速练习(2)

《爱莲说》加点字解释卷A卷

1、水陆草木之花( )

2、可爱者甚 蕃 可( ) 可爱 ( ) ( )( )

3、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 )( )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 )( )( )

5、濯 清涟 而不妖 ( )( )( )( )

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 )( )( )

7、亭亭 净 植,可远观 而不可 亵玩 焉 ( )( )( )( )( )( )( )( )

8、予谓菊,花之 隐逸者也 ( )( )( )

9、莲,花之 君子者也( )( )

10、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 )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

12、牡丹之爱,宜乎 众矣 ( )( )( )

编写要求:

选择150字、6个虚词、课后注释以及在句子翻译过程中应该知晓的字词,特别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通假字等。

《爱莲说》句子翻译测试卷(A卷)

1、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晋陶渊明独爱菊。

3、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7、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9、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编写要求:囊括所有的句子。

《爱莲说》阅读理解卷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托物言志的名文。“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或。

2、分别写出两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以和为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花,并描绘,赞美。

第二段以菊花的“”、牡丹的“”为比较对象,点明莲花“”的比喻意义,表明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的生活态度。

3、全文歌颂了君子“”的美德,表达了作者的高尚品格和对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编写要求:关注课后注释

关注朝代、作者、选自(名家名著)、段意、中心思想。

《爱莲说》加点字解释卷A卷答案

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相当于“的”)

2、可爱者甚蕃( 值得 ) ( 值得喜爱 ) ( 很 ) ( 多 )

3、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 ) ( 很 )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 ) ( 唯独 )(助词,起特殊的语法功能,无意义。)(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沾染 )

5、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 (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 (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 美丽而不端重 )

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通透 ) ( 挺直 ) ( 牵牵连连 ) ( 枝枝节节 )

7、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耸立的样子 ) (洁净 ) ( 树立 )(遥远,空间距离大)(看,观赏)(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 妖艳 ) ( 玩弄 )

8、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认为 )(助词。相当于“的” ) ( 指隐居的人 )

9、莲,花之君子者也 (助词。相当于“的”)(指品德高尚的人 )

10、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助词。起特殊的语法功能,无实际意义。) (少 ) ( 听见 )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助词。起特殊的语法功能,无实际意义。)( 什么 )

1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助词。起特殊的语法功能,无实际意义。)

( 当然 ) ( 人多)

要求:

首先按照书本的课后注释

如果是存在争议的字词,请用红色标注。

虚词,关键在于区分其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是否需要翻译,不必过细地考虑其语法功能,例如不必区分“之”是调节音节还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只要标注到“助词。起特殊的语法功能,无实际意义。”即可。

《爱莲说》句子翻译测试卷(A卷)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中、陆地上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花。

3、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非常喜爱牡丹。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妖艳。

5、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中间是通透的,外形是挺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越是离得远越觉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玩弄它。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品德高尚的人。

7、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9、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牡丹的喜爱,当然人很多了。

编写要求:首先按照课后注释

《爱莲说》阅读理解卷答案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是宋代著名理学家( 周敦颐 )托物言志的名文。“说”是一种文体,可以( 说明事物 ),也可以( 发表议论 )或(记叙事物 )。

2、分别写出两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以( 菊花 )和( 牡丹 )为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花,并描绘(莲花的形象 ),赞美( 莲花的品格 )。

第二段以菊花的“( 隐逸 )”、牡丹的“( 富贵 )”为比较对象,点明莲花“( 君子 )”的比喻意义,表明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 洁身自好 )的生活态度。

3、全文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 )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编写要求:关注课后注释

关注朝代、作者、选自(名家名著)、段意、中心思想。

《爱莲说》加点字解释卷A卷答案

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相当于“的”)

2、可爱者甚蕃( 值得 ) ( 值得喜爱 ) ( 很 ) ( 多 )

3、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 ) ( 很 )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 ) ( 唯独 )(助词,起特殊的语法功能,无意义。)(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沾染 )

5、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 (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 (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 美丽而不端重 )

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通透 ) ( 挺直 ) ( 牵牵连连 ) ( 枝枝节节 )

7、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耸立的样子 ) (洁净 ) ( 树立 )(遥远,空间距离大)(看,观赏)(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 妖艳 ) ( 玩弄 )

8、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认为 )(助词。相当于“的” ) ( 指隐居的人 )

9、莲,花之君子者也 (助词。相当于“的”)(指品德高尚的人 )

10、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助词。起特殊的语法功能,无实际意义。) (少 ) ( 听见 )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助词。起特殊的语法功能,无实际意义。)( 什么 )

1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助词。起特殊的语法功能,无实际意义。)

( 当然 ) ( 人多)

要求:

首先按照书本的课后注释,其次按照字典,第三,参考《点击》。

如果是存在争议的字词,请用红色标注。

虚词,关键在于区分其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是否需要翻译,不必过细地考虑其语法功能,例如不必区分“之”是调节音节还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只要标注到“助词。起特殊的语法功能,无实际意义。”即可。

《爱莲说》句子翻译测试卷(A卷)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中、陆地上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花。

3、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非常喜爱牡丹。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妖艳。

5、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中间是通透的,外形是挺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越是离得远越觉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玩弄它。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品德高尚的人。

7、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9、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牡丹的喜爱,当然人很多了。

编写要求:首先按照课后注释

《爱莲说》阅读理解卷答案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是宋代著名理学家( 周敦颐 )托物言志的名文。“说”是一种文体,可以( 说明事物 ),也可以( 发表议论 )或(记叙事物 )。

2、分别写出两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以( 菊花 )和( 牡丹 )为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花,并描绘(莲花的形象 ),赞美( 莲花的品格 )。

第二段以菊花的“( 隐逸 )”、牡丹的“( 富贵 )”为比较对象,点明莲花“( 君子 )”的比喻意义,表明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 洁身自好 )的生活态度。

3、全文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 )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提速练习(2)】相关文章: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08225.html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