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趣搜题

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三)生物试卷

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三)生物试卷

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三)生物试卷,以下展示关于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三)生物试卷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绝密启用前海南省 20232024学年高三学业水平诊断(  三)生 物  学2024.03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尾藻是大型经济藻类之一,隶属于褐藻门、圆

2、子纲、墨角藻目、马尾藻科。 据调查统计我国马尾藻有 76 种,其中海南省的马尾藻占36 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海南省的36种马尾藻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马尾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可不依赖细胞C.马尾藻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D.蓝细菌与马尾藻都只含一种细胞器,都无核仁2.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能够满足人体对多种氨基酸的需求。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磷脂、不饱和脂肪酸、纤维素、维生素、钙、铁、锌等,几乎不含胆固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微量元素钙、铁、锌均可构成大豆细胞中的化合物B.蛋白质被高温破坏空间结构后,不能用双缩脲试剂鉴定C.磷脂、脂肪、胆固醇分子结构差异不大,可溶于有机溶剂D.

3、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糖,两者结构不同3.林冠空隙是指森林群落中,由上层乔木死亡或人为大量移除等导致林层出现非连续且具有一定尺度的林间空隙。林间空隙形成后,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时间推移,红松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杨树和白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森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不会随着季节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B.该森林群落发生的是初生演替,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多,速度较慢C.调查森林群落土壤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用标记重捕法、目测估计法D.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红松取代了杨树和白桦的优势生物学试题  第1页(共8页)4.下图表示部分生物膜在结构与功能上

4、的联系,表示细胞结构,中的蛋白质进入后形成 M6P 标志,具有 M6P 标志的蛋白质被包裹在一起,并逐渐转化为。某些蛋白质通过向不同方向运输,保证正确时间内将正确蛋白质运送到相应目的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骨架的成分是纤维素和蛋白质,可沿着细胞骨架定向移动B.生物膜把等隔开,使多种化学反应可以同时进行、互不干扰C.带 M6P 标志的蛋白质可在内分解衰老细胞器和进入细胞的病原体D.若表面缺少受体,可能会使蛋白质运输出现障碍或不能准确释放到目的地5. S-2L噬菌体侵入细菌后,会利用自身基因合成dATPase 和 PurZ 两种酶。 dATPase直接降解宿主细胞中含 A 碱基的脱氧核苷酸,阻

5、止其参与 DNA 的合成。 PurZ 和细菌的酶促进dZTP(二氨基嘌呤脱氧核苷酸)形成。 随后,S-2L 噬菌体自身的 DNA 聚合酶以dZTP 为底物,在新合成的噬菌体 DNA 中添加 dZTP 形成Z-DNA,碱基Z 与T间含三个氢键。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Z-DNA 中5 种碱基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其基本骨架B. Z-DNA 中磷酸和脱氧核糖数量相等,含 1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 S-2L噬菌体自身的 DNA 聚合酶能在其 DNA 中添加 dZTPD.与正常DNA 比,Z-DNA 中嘌呤碱基的比例较大,结构较稳定6.食物中葡萄糖增加会促进GLP-1(一种由肠道L细胞合成分泌的激

6、素)分泌,GLP-1主要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以减少餐后血糖的波动。下图为口服葡萄糖和静脉注射葡萄糖对胰岛素应答反应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肠道L细胞属于内分泌细胞,胰岛属于内分泌腺B.口服葡萄糖时胰岛素的分泌量比注射时多,与GLP-1有关C.与图中a段相比,b段的宽度更可代表GLP-1 的效应大小D. GLP-1 与胰岛 B 细胞的相关受体结合,促进胰岛素分泌生物学试题  第2页(共8页)7.引起表观遗传现象的原因有 DNA 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乙酰化等。研究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AQ824)可促进 HSP90(一类热应激蛋白质)的乙酰化修饰并抑制其功能,从而导致其结合底物Bcr-Abl激酶的降解,并促进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因 HSP90 乙酰化而导致的表观遗传能使生物体发生可遗传的性状改变B.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乙酰化和DNA甲基化均不改变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28943.html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