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热点预测(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
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热点预测(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以下展示关于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热点预测(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高考历史热点预测(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一、热点背景2023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二、相关史实古代篇含义:“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东西方贸易通道,由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东起我国的长安(今西安),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直至欧洲的黑海和地中海。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又被称着“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其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
2、和南海起航线。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朝鲜、日本。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丝绸之路特点:历史悠久;分陆海两道,前期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后期以海上丝路为主;具有延续性;是古代东西方交往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意义:加强了中国与欧亚非等国家的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丝绸之路的开通扩大了人类交往的范围;促进了全球文明的发展。古代中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根本原因:中国古代先进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和先进科技文化;重要条件:开放的对外政策(唐宋时期对外交往频繁,明清时期逐渐走向闭关锁国);客观条件:科技发展、造船与航海技术的进步、陆
3、路和海路发达;重要历史人物(张骞、玄奘、鉴真、郑和等)的贡献和探索、开拓进取、不畏艰辛的精神。古代中外交往主要方式:互派使节和留学生(如日本遣唐使);宗教传播(如印度的佛教);战争(如蒙古西征将中国的印刷术和火药传到阿拉伯地区);官方(如明朝的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古代中外交往特点:双方由隔绝走向互通;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以海路为主(唐朝以前以陆路交通为主;唐朝时海陆贸易并重;宋元明清,陆路贸易下降,海路贸易地位上升。);方式以和平友好交流为主,到友好交往与反侵略冲突并存;政策由开放到封闭,到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政治往来与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并举。古代中外交往的启示:开放则兴,封闭则衰;加强
4、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利益是根本出发点。现代篇含义:“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有利条件: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国内:经济: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治: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社会稳定、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思想。思想:有中国
5、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完善。“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意义:对中国:经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深化和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中东、欧洲经济交流与合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机遇,提升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政治:有利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增强中国与新丝路成员国和地区的政治互信,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文化: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利于中国吸收其他文明,丰富中国的文化内涵。对世界:有利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区域合作;有利于促进共同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层次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有利于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有利于增进沿线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加强不同文明交流和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国与国之间关系健康发展的秘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沟通和交流,增加互信;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中国和平崛起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有利于促进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34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