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三9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三9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以下展示关于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三9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绝密启用前1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三9月份联合考试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为考古学者在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的较为完整的环壕聚落结构。这些聚落规模较大,在壕沟圈护的聚落内部功能分区明确,除
2、聚落内部生活区规划整齐外,环壕外墓葬区也多经过有意识的规划,墓葬依序排列。这说明这一时期该地区 A.已形成鲜明的社会等级 B.聚落内外部规划有序 C.部落内部社会分工显著 D.建筑设计注重规模化2.孟子告子上中说道:“圣人与我同类者,至
3、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这体现出孟子A.具有超越阶级差别的政治理念B.主张社会审美应该有统一标准C.反思西周礼乐文化中的等级性D.认为审美共识有助于社会和谐历史 第 1页(共8页)3.秦朝统一后,对原属燕国的辽西走廊和辽东地区采取设置郡县、开辟交通等措施,这与其统治中原内地的措施并无不同,且是同时进行的,增修燕之北长城与修筑北方的长城也没有区别。这些措施的施行意在 A.强化国家文化认同
4、 B.建立大一统的国家 C.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D.协调区域经济发展4.汉武帝时期,一改少府(负责皇室财政)掌握盐铁等资源以及皇帝的赏赐从少府支取的做法,让本属于宰相管理的大司农直接上奏盐铁丞的奏章,并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盐铁等矿产资源。汉武帝此举A.完善了中央官僚机构职能B.加快了盐铁官营政策出台C.增强了皇帝对朝政的控制D.旨在增加皇室的财政收入5.魏晋时期,以曹植为首的魏晋名士开启了“任诞放达”之风,曹植在
5、其赠丁翼诗中写道:“滔荡固大节,时俗多所拘。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该诗主要体现了A.魏晋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没落B.魏晋士人对虚伪礼法名教的批判C.魏晋文学注重对现实的探寻D.儒学思想推动士人自我意识觉醒6.关于隋朝的三省制中尚书省的地位问题,有学者认为隋炀帝忌惮尚书省长官的位高权重,长期不设左右仆射,参掌朝政的“五贵”无一是尚书省官员,这使得尚书省全面退出了参与机密、决策的环节。对此观点的合理解释是A.削弱尚书省权力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B.贵族政治传统对隋朝政治的影响C.提高门下、内史两省地位的政治考量D.皇权是中央行政制度的主导因素7.下表所示资料能够反映出,唐代后期资料出处唐德宗建中元年(
6、780年),江淮“岁入米数十万斛,以济关中”。唐会要唐宪宗“(元和)初,江淮米至渭桥者(长安附近粮仓,又称渭仓)才二十万斛”。新唐书唐宣宗大中五年二月(847年),江淮“漕米岁四十万斛,其能至渭仓者,十不三四”。旧唐书A.藩镇割据阻断国内商业贸易B.经济重心不断向南推移C.关中对江南的经济依赖弱化D.政局变化阻碍漕粮运输历史 第2页(共8页)8.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国主元昊正式称帝,宋廷“诏削夺官爵、互市”。元昊虽屡战屡胜,但困于财力,于庆历四年(1044年)上誓表臣服,宋廷随即复其官爵,“置榷场于保安军及高平砦”。据此可知,当时A.榷场贸易推动统一进程B.边疆与中原经济联系密切C.经济重心发生重大转移D.西夏制度基本上模仿北宋9.根据下表内容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的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民族政权制度契丹辽中央“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汉制待汉人”,地方州县制与部族制并行。党项西夏仿宋设中书、枢密、三司分管行政、军事、财政,又保留了原有“蕃官”体系。地方州、县官员多由部族首领充任。女真金中央沿袭唐宋制度,地方以猛安谋克制管理游牧部族,以州县制管理汉人。A.完成了与内地一体化的进程B.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C.促进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扩展D.注重本民族先进制度的保留10.辽代邑社是在当时佛教兴盛的背景下,以平民为主体自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37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