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学习方法

教育部:法律常识将纳入不同阶段学生学业评价中(如何判断孩子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父母需要做什么)

教育部法律常识将纳入不同阶段学生学业评价中

 

  趣搜题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篇有关法律常识将纳入不同阶段学生学业评价中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更多信息请关注趣搜题!

 

  ——中、高考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内容,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素养和法治实践纳入学生考核评价中!

 

  原来,在今年7月份,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要将必要的法律常识纳入不同阶段学生学业评价范畴,在中、高考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内容,将法治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有关学科课程、学校活动和文化建设中要有机融入法育理念和法治教育内容。如在小学普及宪法基本常识,在中、高考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内容,以及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法治教育。

 

  与此同时,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中小学要配备1至2名专任或兼任法治教育课教师。不具备条件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组织多校联合聘用法治教育课专任教师。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到2020年,在各地统筹建设60所左右的国家级实践基地,各地争取在中等以上城市建立至少1所符合标准的省级实践基地。

 

  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如何备考

 

  义务教育阶段

 

  小学1—2年级

 

  认知国家象征及标志。初步建立国家、国籍、公民的概念,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识。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小学3—6年级

 

  建立对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威的初步认知。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认知主要国家机构,国家主权与领土,认知国防的意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简要认知重要民事权利,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定保护;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建立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了解制定规则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生活规则。初步了解合同以及合同的履行,理解诚实守信和友善的价值与意义。

 

  初步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禁毒、食品安全等生活常用法律的基本规则。

 

  初步认知未成年人能够理解和常见的违法和犯罪行为及其危害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初步了解司法制度,了解法院、检察院、律师的功能与作用。

 

  知道我国加入的一些重要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

 

  初中7—9年级

 

  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初步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了解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认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

 

  了解民事法律活动的基本原则。了解合同和违约责任,树立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初步了解物权的概念,加深对知识产权的认识,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校园伤害事故等)。了解劳动权利及其保障原则,以及教育、社会保险等相关方面的法律规定

 

  初步了解政府运行的法治原则,了解治安、道路交通、消防、环境保护、国家安全、公共卫生、教育、税收等公共事务的法律原则,初步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

 

  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种类,建立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初步认知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等原则,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概念。

 

  初步了解我国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建立尊重司法的意识。初步理解程序正义在实现法治中的作用,建立依法处理纠纷,理性维护权利的意识。

 

  高中教育阶段

 

  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成长需要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全面拓展法律常识、法律制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加重要的法律知识;加大法治原则、法律理念的教学深度,注重增加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参与性和思辨性,结合现实案例、法治实践,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认同法律背后的价值、宗旨,注重法治意识的培养。主要实施以下内容: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理解法的特征与作用,法治的内涵与精神,初步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同。加深对宪法的地位、功能和价值的认识,明晰宪法原则,深入理解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基本制度,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认知,加深对重要法治原则的理解,了解选举制度和重要法律规定,认知法治与民主的关系。了解宪法实施及其监督的程序与机制。

 

  理解民事活动的基本法律原则和核心概念,了解物权的法律概念与基本规则,树立尊重所有权的观念,进一步了解合同订立与履行的法律规则,深化对诚信原则的认识。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和法律规则。简要了解侵权责任的原则、概念。全面认知家庭、婚姻、教育、劳动、继承等与学生个人成长相关的法律关系。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法律中的重要规则,认知和理解政府行政管理的法治原则,建立权力受法律制约,有权力就有责任的观念。理解刑法的运行规则,了解犯罪构成以及罪刑法定等基本原则。了解保障人权的重要性及其含义,理解法治与权利保障的关系。

 

  认知民事、行政、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深化守法意识。了解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以及调解、仲裁、行政复议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对正当程序原则的认识,树立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了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机构设置与职能,理解法官、检察官对维护司法公正的价值。了解律师的资格条件、业务范围和权利义务,理解律师维护社会正义的价值。

 

  了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签署加入儿童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等主要国际公约的基本内容。

 

  高等教育阶段

 

  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针对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根据高等教育阶段法治教育的目的,系统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掌握法治国家的基本原理,知晓法治的中西源流;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道路选择和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内容与机制;了解法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国情基础,理解法治的核心理念和原则;掌握宪法基本知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原则、法律制度及民事、刑事、行政法律等重要、常用的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增加法治实践,提高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如何判断孩子的学方法是否正确?父母需要做什么

 

        如何判断孩子的学方法是否正确?父母需要做什么

 

  为啥孩子明明很聪明,可学就是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一项116位专家和特级教师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95%以上的孩子在智力上并无多大差异,可智力水平相近的孩子却呈现了不同的学效果,从而影响终身,形成了不同的人生命运,而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学方法。

 

  您家孩子有正确的学方法吗?家长应该如何指导孩子拥有正确的学方法?请往下看——3分钟,10个问题,让你判断出孩子的学方法是否正确

 

  判断孩子的学方法是否正确有一种简易自测法。家长可以让孩子回答以下十道题:

 

  ①你制定有学计划和学目标吗?

 

  ②你能按时完成作业并及时预和复吗?

 

  ③你能集中精力学,把被动学变为主动吗?

 

  ④你每次读书都认真做笔记吗?

 

  ⑤除了学会运用公式定理,你知道它们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吗?

 

  ⑥学完的知识,你能对它进行归纳总结并找出重点、难点吗?

 

  ⑦你能够经常熟练使用各种工具书吗?

 

  ⑧你和老师及同学有良好的沟通吗?

 

  ⑨在课堂中,你能迅速抓住所讲重点并很快融会贯通吗?

 

  ⑩在每次的大小考试中,你都能保持着良好的考试心态吗?

 

  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回答“是”则给10分,“否”则不给分。回答“不一定”的题目给5分。各题分数相加后,若总分在65分以下,则说明孩子的学方法需要改进。

 

  孩子不能掌握正确学方法有啥表现

 

  1、学无计划

 

  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2、不会科学利用时间

 

  有的孩子“每天上课、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哪还有多余的时间供自己安排”。有的学生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这些都是没有正确学方法的表现哦。

 

  3、不求甚解,死记硬背

 

  “谢天谢地,考试总算结束了,现在我可以把那些东西忘得一干二净了。”这样的孩子,往往没有掌握好的学方法。

 

  4、不能形成知识结构

 

  有的学生单元测验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

 

  5、不会听课

 

  课前不预,对上课内容完全陌生,无法带着疑问去学,听课时开小差,不记笔记,或充当录音机的角色,等等。

 

  6、不会阅读

 

  不善于选择阅读书目,完全凭个人兴趣或完全听从老师父母的安排。

 

  7、抓不住重点和难点

 

  不善于寻找重点和难点,找不到学上的突破口,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出击结果分散和浪费了时间与精力。

 

  8、理论与实际脱离

 

  往往只满足于学书本上的知识,不善于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运用,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动手能力差。

 

  9、不善于科学用脑

 

  学时不注意劳逸结合,不善于转移大脑兴奋中心,使大脑终日昏昏沉沉,影响学效率。

 

  这些表现是中小学生中最常见的,一个学方法不当的学生,总会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表现。认识到这些表现,进而弄清其背后的原因,家长才能够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指导。

 

  孩子学方法不当,父母需要做什么?

 

  1、必须要有耐心,情绪稳定。学方法的问题是基础性的、根本性的问题,不能操之过急。

 

  2、父母应该和孩子进行诚恳沟通。交谈时,父母应该表示理解孩子在学上遇到困难或挫折是难免的。还可以谈自己过去学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并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在学上是否尽了全力?孩子是否认为自己无法搞好学?孩子需要什么帮助吗?

 

  3、应向孩子的老师、同学、或朋友了解孩子学上的问题所在。了解这些:孩子上课是否用心?孩子平时喜欢与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没有受到什么消极影响?孩子的特长是什么?兴趣是什么?

 

  4、要有正确的奖惩标准。当时孩子考试失败时,对孩子大加指责埋怨,严加管教,往往使孩子恐惧考试,回避学,不愿再做出努力。有的家长许诺孩子,如果考试得了多少分或得了第几名就给什么奖励,如果考不好就给什么惩罚。这容易让孩子过于追求表面的分数,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好好学的时候给孩子以表扬。

 

  5、要有正确的分数观。家长对考试分数的种种不合理态度,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因此,要摆正考试分数的位子。考试分数固然很重要,但它毕竟是表面的东西,它只是衡量学成绩的标准之一而不是全部。

 

  总之,家长应从培养孩子的学兴趣、学惯,改进孩子的学方法、提高孩子的学能力等方面着手,来提高孩子的学成绩。

 

  应在孩子掌握并使用正确的学方法时多加以表扬,不应该在孩子得好分数时过多地奖励,也不应在孩子考得不好时又过分指责打击。

 

  教给孩子8种有效的学方法

 

  1.制定合理的学计划。帮助孩子设定一个目标,并与他一起制定一个学计划。督促孩子执行学计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给予表扬。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战胜困难,必要时给予适当帮助。

 

  2.必要的课前预。基本要求: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在孩子认真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有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必须查工具书争取自己学会。不明白的内容用铅笔划出来,准备课堂上听老师讲解。

 

  3.听好40分钟的课。要告诉孩子明确地记住重点和难点,基础知识、定义、定理要进行强制记忆,要掌握例题的解答步骤、方法。孩子不认真听讲,一般有根本听不懂、自制力差、缺乏学兴趣三个原因,家长应针对其原因去解决。鼓励孩子上课积极参与互动,老师评价其他同学的回答时,自己评价自己做得如何,肯定自己的优点,找到不足,进行自我激励。

 

  4.提高作业质量。做作业的要求是看清题,抄准题,理清思路,一次做对,认真检查。家长在检查作业后,发现错误,不宜直接告诉孩子哪儿错了,而应让孩子自己复查。

 

  5.及时纠正错题。给孩子一个专用的本子,孩子每次作业或考试出现错误,就让孩子在专用的本子上将题目抄下,按正确的方法重做一遍后,分析错误原因。

 

  6.做好读书笔记和摘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记下书名、作者;②采摘生字、新词及佳句;③记录方要人物和主要内容;④在书上批注;⑤列提纲;⑥写读后感。

 

  7.学会使用工具书。对于小学和初中生来说,最主要的是学会查字典。要有运用部首、音序等查字法迅速、准确地从字典中查出生字词的能力,还要有联系上下文语言环境选择恰当的义项解释词语的能力。要具备这样能力,就必须要求学生勤查字典,并进而养成惯。

 

  8.培养思维能力。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方法的培养,使孩子的思维能够灵活运转。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06.html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