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学习方法

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四次联考 4LKq地理

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四次联考 4LKq地理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四次联考 4LKq地理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试题答案

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四次联考 4LKq地理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分科综合检测卷(四)语·文注意事项: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十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小说作者常在小说中谈文论艺,以示博学,提高小说的品位,因此,小说中蕴藏着丰沛的文论资源,值得挖掘和利用

可惜一直未受到学界重视

谈文论艺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诗文曲赋、小说戏曲、书画篆刻等无不应有尽有,或由作者直接介入发表,或借小说中的人物代言,其中不乏精辟之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文艺理论和艺术两个方面

文艺理论价值可从三个方面去认识:其一,发表文学艺术创作观点

知小说的虚实问题,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叙》中有过精彩论述,指出小说中的“事”真假不重要,关键在于“理”是否“真”

《海游记》第一回卷首诗云:“说部从来总不真,平空结撰费精神

入情入理般般像,闲是闲非事事新

”明确说“不真”就是小说的本质,只要描写“入情入理”,就自然新颖有趣

这些言论,无疑进一步深化了冯梦龙的小说虚实论

又如《野叟曝言》第十回写文素臣给法雨讲授七律章法云:“诗者,思也;律者,法也

非法无以限思,非思无以妙法

故一诗有一诗之意,无意则浅,有意则深;意显则浅,意藏则深

”阐述了诗歌创作中“思”与“法”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诗意”表达以深婉隐曲为佳

其二,品评作家、作品

如《谐铎》卷二《隔裤谈诗》写作者某夜与几个已逝世的著名诗人冒辟疆、王渔洋、崔华和陈其年的鬼魂论诗,冒辟疆先是回答了作者关于古诗和近体以何为宗的问题,对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发展脉络做了简明扼要的梳理和,点评,堪称一篇微型诗史」在接下来的对话中,作者嘲笑王渔洋以稗为史,指出崔华的名诗“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中“丹枫”两字辞义雷同,又不客气地批评陈其年的《梅花百咏》不及庾信的《咏梅花》

这些评论皆切中肯綮

其三,传述创作技巧

如《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这稗宫野史虽说是个顽意儿,其为法则,则与文章家一也;必先分出个正传、附传,主位、宾位,伏笔、应笔,虚写、实写,然后才得有个间架结构

”这乃作者的创作经验之谈

作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谈文论艺描写的艺术功能自是题中应有之义,当然,有不少描写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成为“学术之汇流,文艺之列肆”

将理论价值与文学功能完美结合,《红楼梦》堪称典范

如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黛玉称自己喜欢山水诗人,主张写诗不必有太多的束缚,立意最为要紧,若“意趣真”,平仄可以不拘,词白不必修饰

她的文学主张与宝玉相似,宝玉创作《芙蓉女儿诔》,“随意所之,信笔而去,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

”这些诗论继承明人“意趣”至上的主张,又表现了宝、黛的率真个性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第四十二回写宝钗论画:这园子却是像画儿一般,“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

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分科综合检测卷(四)·语文第1页(共8页)】

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四次联考 4LKq地理

2024年8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长江流域连续出现高温睛朗天气,四川等地区出现“电荒”。下图为“2021年各省份发电量及用电量(不含港澳台)统计图”。据此完成13~15题。

天山山脉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因拦截大量的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年均降水量可高达680mm,成为干旱区湿岛。天山山脉纵向来看为三列平行山脉,即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横向为阶梯状山地。下图为中天山某段沿43.67^N方向的地形剖面图及随地形变化的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2024题。

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四次联考 4LKq地理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21102.html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