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学业评估试卷(Word版含答案)
统编版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学业评估试卷(Word版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统编版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学业评估试卷(Word版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统编版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学业评估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共48分)1.内外服是相对于“大邑商”(商王直接控制地区)而言的,其内居住着内服贵族家族。内服由中央的百僚和地方的宗族之长以及里长构成,其外是具有侯、甸、男、卫、邦伯等名号的外服势力,他们与商的敌对方国交错分布。据此可知,商代内外服制度( )A.利于维护王朝的政治稳定 B.加强了王朝的中央集权C.标志着国家管理模式成熟 D.强化了商王的专制权力2.公元前366年,罗马的平民首次担任执政官。公元前287年,完全由平民组成的特里布大会通过的决议不需经过元老院或第一等级
2、主导的森都里亚大会批准,也被承认具有法律效力。这( )A.使政治体制缺乏权力制约 B.限制了罗马贵族的权力C.导致了罗马共和国的衰落 D.扩大了罗马平民的权力3.1911年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并无华侨代表之规定,所以华侨并无选举权,唯有“坐旁听席”。但在1912年8月出台的国会组织法和“两院议员选举法”中,就明确规定了华侨的参议员的名额和选举办法。这种变化反映出( )A.中国革命的包容性增强 B.国民党内部组织日趋完善C.政党政治成为各方共识 D.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了充实4.1948年,解放区石家庄大河村农民用投豆子方式选举村干部,谁背后碗中的豆多,谁当选,故名“豆选”。下图为版画豆
3、选的一部分。这幅画体现了( )A.全国农民逐步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 B.男女平等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C.解放区重视维护人民民主政治权利 D.中国共产党开始进行民主制度探索5.宋史李参传载,李参为陕西转运使时,“部多戍兵,苦食少。参审订其阙,令民自隐度麦粟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之官,号青苗钱”,推行数年获得了官私两便的效果。后来王安石加以效仿,推行全国,地方官强制百姓借贷,民甚苦之。由此可知( )A.青苗法旨在敛财于民 B.边境更具备推行青苗法的条件C.改革者从政经验不足 D.变法措施激进蕴含着失败因素6.1901年,梁启超在南海康先生传中提出,其师康有为是“孔教之马丁路德”。然而以康、梁为代
4、表的维新人士在提到路德时,几乎都是集中于对路德个人事迹的论述和对其勇气的称赞。由此推知( )A.改良主张缺乏群众基础 B.制度改革难以深入人心C.国人抵触西方思想传播 D.维新变法具有空想色彩7.据隋书刘炫传记载: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这表明在当时( )A.科举考试成功推行 B.地方权力逐渐增强C.官员选拔择优录取 D.中央集权日益强化8.法国大革命前夕,出现了多种法律并存的局面。以至于伏尔泰不无讽刺地说,“在这个王国里,每当你从一个驿站到另一个驿站就出现这种情况:在每次换乘马匹的时
5、候,法律也就变了”。这一现象( )A.反映了法国民法典形成的背景 B.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C.揭示了法国大革命发生的根源 D.体现了大陆法系的基本特征9.史载,“秦始皇遣蒙恬攘却匈奴,得其河南造阳之北千里地,甚好。于是为筑城郭,徙民充之,名曰新秦”。汉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汉武帝在“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秦汉统治者的举措( )A.推动了农耕文明的扩展 B.维护了秦汉王朝的长治久安C.加速了国家统一的进程 D.旨在加强对匈奴的有效管理10.巴黎协定是由全世界178个缔约方共同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2016年正式实施。该协定致力于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停止落实不具有约束力的巴黎协定”。这反映了( )A.巴黎协定不具备约束力 B.国际法的实施受到大国强权的影响C.二战后国际法涉及领域扩大 D.巴黎协定有效遏制了气候变暖11.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过,加之宪法等成文性法律规范在内,以其内在公正之道,集合理性和有效性为一体,对各族人民的权利保障、义务履行及社会政治利益关系、民族关系的协调等发挥了重要的规范作用。这体现了我国( )A.民族区域自治机构多元化 B.国家治理法治化取得重要进步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35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