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趣搜题

重庆八中2025届高三11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卷(含答案)

重庆八中2025届高三11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卷(含答案)

重庆八中2025届高三11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重庆八中2025届高三11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重庆八中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 (三)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在公共生活中的说理是一种理性交流、表达看法、解释主张并对别人可能有说服作用的话语形式。说服就是运用语言来对具体的他人作劝说、解释、说明,以期对他们有所影响。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太阳与风的故事:太阳与风进行比赛,看谁能使穿着外套的行人脱掉外套。风刮了又刮,但刮得越凶,那个行人就把外套裹得越紧。然后太阳出来了,照在行人的身上,行人感到身体出汗了,就把外套脱了下来。这个故事可以用作“说服强于强制”的寓言。希腊哲学家芝诺对说服有相似的说法,他称说服是一

2、只摊开的手掌,而不是一个攥紧的拳头。说服是欢迎他人加入对话,不是企图限制他们有自己的看法,更不是威胁他们不准有自己的看法。说理通过说明和协商,而不是暴力或战争来解决人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并形成一种可以称之为“讲理”的文明秩序。所有的战争和混乱都是在没有协商、无理可讲的情况下发生的。说理使得人类能够用“摊开的手掌”,而不是“攥紧的拳头”来相互交往,人类才得以进入文明社会。然而,当下互联网中的说理常常被当作是攥紧拳头,而非摊开手掌的话语行为。这样的“说理”便成为“占领话语阵地” “口诛笔伐” “论战”和向对方报以“投枪”和“匕首”。这种“说理”观念令无数人深受其害而浑然不知。例如,药家鑫驾车撞

3、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他被判死刑之后,人们对死刑存废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在一篇主张废除死刑的文章下,一位网友留言道:“像你这样的作家,我只能称你为垃圾,你已经在违背你的道德,真不知道你学的是什么,假如有人杀了你妻子,你还会维护下去吗? ”另一位网友反驳这则留言道:“某位(读者) 看来智力与情感有双重问题,根本不懂得如何辩论,只会情感宣泄式的喊口号,动不动就是如果他们杀了你的孩子后,你会怎么样之类的无理假设,这种网络愤青只能显示自己的无知。但愿不死的药家鑫下次撞死的是你这个精神病。”说理是发表意见,但“发表意见”并不就是说理。任何表达看法的陈述,包括骂和谩骂,都可以说是“发表意见”,但并

4、不是说理。说理的“发表意见”必须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结论”  (也称主张或看法) , 另一个是“理由”,结论是由理由来支持的。当然,有理由支持的结论未必都确实或可靠,因此需要评估理由是否真的能充分支持主张。说理需要平等、理性地对待不同意见,并不只是出于说理者主观意愿的“宽宏” “宽厚”或“宽容”,而是由“说理”本身的话语特性决定的。说理离不开价值判断,包括伦理和政治的判断,尽管它并不专门讨论伦理和政治。说理面向公众,说的是社会群体中的许多人,而不只是专业小圈子里的专家们所能听得懂的道理。说理不是发生在说话者的头脑里,而是必须说给公众听的。放在一个人头脑里的伦理或推演是否可靠,是否合

5、理,不说出来,别人又如何去检验呢? 说理提出的“看法”无论具有如何充分的理由,都只是一种具有或然性而不是绝对确定性的结论。因此,说理总是可以再说理的,说理是一个过程,不是最终结果。说理由哪些主要因素构成? 作为修辞术的说理有三个构成因素,分别是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所说的“逻辑” “信誉”和“情绪”。“逻辑”的意思是“用语言表达思想”,诉诸“理智”和“理解力”。亚里士多德称“逻辑是存在于证明本身之中的”。  “逻辑”是说理中最重要的说服手段,有逻辑的说理就说得通,而没有逻辑或是逻辑混乱的说理则说不通。一个人哪怕没受过什么教育,别人也可以与他说理,他也不会完全弄不明白“说得通”与“说不通

6、”的区别:但是,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比较好的说理能力。说理的第二个因素是“信誉”,亚里士多德称其为“存在于说话者品格中的东西”。有信誉的人让别人觉得可靠,这样的人说话才会对别人有说服力。一个人是否可信,当然是一种印象,但却是一种合理的印象。一个人因为一贯诚实、言而有信而被别人看成可靠之人,反之则是一个无信之人。这不能保证可靠之人一定不会说谎,或无信之人就一定不可能说真话。但一旦人们形成了可信或不可信的印象后,便很难轻易改变。可信度在说理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一个人、一份报纸、一个组织、一个政府有说谎的历史,自然也就被人们视为不可信,即便在某个具体问题上说的是真话,也难以取得说服的效果。说理的第三个因素是“情绪”,亚里士多德称其为“存在于听众那里的东西”。逻辑说理是理性论证的主要力量,但单靠这种力量往往并不能起到预想的说服效果,还需要动之以情。人们常常凭感情接受说服,并不需要先弄清道理,也不在乎说话者可靠或不可靠。哲学家罗蒂就提出“背弃理论,转向叙述”的说理主张,这是一种诉诸情绪的说理方式,它甚至显得不是在说理,而是在说故事。说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39133.html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