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试题答案

2025年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5年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2025年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搜索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客观全面地获取相关信息,能够从材料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做E确的判断。B项,“早在三千年前就透彻认识了光的反射”这一 理解歪曲原文语意,材料一首段是说“我国在三千年前就制造和使用铜镜,并且很早就对光的反射有深刻的认识飞C项,“墨家对凸面镜成像原理的揭示,启发了制镜手工艺人,使之”这一分析不符合文本逻辑,属于强加因果。D项,“直到十一世纪的沈括才首次解析了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这一理解与原文语意不符合,属于无中生有。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分析和整合文中关键信息和内容要点

2、,理解文本的结构思路与表现手法,评价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等的能力。C项中“材料一按时间顺序解说古代对镜子成像原理的探究”这一分析不正确。通观材料一全篇,它主要不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解说的,而是按照逻辑顺序解说的。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信息整合和思维认知的能力,尤其是准确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辨析观点和材料之间联系的能力。根据材料二“小鳞光景”实验研究所归纳出的“小孔成像”规律的论述,可知“照度随光源的强度增大而增大,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从“烛虽近而光衰者,景亦淡;烛虽远而光盛者,景亦浓”可知,“照度随光源的强度增大而增大”;从“烛远窍者景亦狭,烛近窍者景亦广”可知,“(照度)随距

3、离的增大而减小”。4.Cl)第一问:墨家以实验揭示了凹面镜成像特点,发现像的正立、倒立与物体在球心内外,像的大小与球心距离远近的关系,明确区分了焦点和球心。沈括用类比事例说明凹面镜成像和焦点的关系,揭示了凹面镜成像原理。(2分)(2)第二问:将二 者并举解说,表明中国古代光学研究源远流长、接续发展。使得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让读者有更具体全面的认知。(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分析、整合文中信息和内容要点,理解文本选材与剪裁意图的能力。题干设两问,第一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梳理、归纳墨家、沈括对凹面镜的研究各自取得的成就;第二问要求考生分析作者将二 者并举解说的意图,即分析作者选用和剪裁材料的

4、意图。解答前者,可以通过对材料一第七、十两个自然段所述的墨家、沈括对凹面镜成像特性或规律的探究、揭示等内容的梳理与整合,进行概括。解答后 者,则要联系文章标题,从作者如此选择与剪裁之于读者接受的效果做扼要说明。5.Cl)研究方法。立足文献史料,着眼世界视野,将古代中国与外国比较,梳理有关光学研究的原理发现、发明创造及规律探究。(2分)(2)研究价值。科学思维价值:赵友钦的光学实验设计合理,步骤清晰,结果可靠,体现了深邃而先进的科学思维方法,对后世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2分)历史文化价值:为公众了解中国古代光学成就及其发展演进等开阔视野,激励当代国人弘扬实验与实证精神,格物致知,持

5、续探索创新。(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通读两则材料,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并对文本材料准确理解、综合分析,最终进行分类梳理、归纳概括的能力。题干针对两 则材料,要求考生运用关联、统合思维,以“读者”视角着眼“研究中国古代光学取得的成就的方法和研究价值”两个层面进行梳理、归纳。从研究方法看,读者从中可以领会到要立足文献史料,着眼世界视野,将古代中国与外国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6页)物形象有其鲜明的时代感,对于读者而言也具有感召力。10.BDG【解析】本题考查借助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语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言文语旬的能力。原文标点:东之海上,总求一得当以自慰,而不知天命已去,空为愚公之移山而已。11

6、.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的能力。“从哪山下,道芷阳问行”中的“间”意思是“秘密地”。12.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都将开始不信,但最终徐孚远被都将缉拿”错,吴职方与浙江提督冯源淮交情很深,冯游、淮派去的都将不是真想捉拿徐孚远,当吴职方提到徐孚远时,被都将制止,两人谈论别的话题,最终都将放走了徐孚远。13.Cl)他的父亲在吏部发生灾祸,忌恨吏部的人想要趁着这件事连带陷害吴职方来除掉他。(2)大概是吴职方受到像洪范一类人的欺骗虽然很多,但有时也会因此获得帮助。【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旬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作”意为“发生”,“尽”意为“除掉”。第(2)小题的关键点:“辈”意为“类”,“济”意为“帮助”。每小题关键点各 1分,大意2分。14.中原大乱,吴职方料想京城一定危急,想要预先储备救援君王的军队。吴职方把四万资产交给陈洪范,希望他能找机会反清复明。滇败亡时,吴职方想方设法请援兵救滇。(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吴职方做的哪些具体事件”“对明朝国家和君王忠心耿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