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试题答案

广东金太阳2026届高三8月开学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

《广东金太阳2026届高三8月开学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以下展示关于《广东金太阳2026届高三8月开学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5.图1所示为天顺六年(1462年)休宁县杨元观卖田赤契的内容。这份卖田赤契十都四保住人杨元观,今将续置己田一号,坐落本保土名李家坞,系民字一百五十一号,计田壹亩捌 分有零,其田东至汪舟保田,西至水坑,南至小路,北至水坑。今来本家缺少物用,自情愿将前项四至内 田,原买得柒分整,尽行立契出卖与同里人吴道真名下天顺六年十二月十六日出卖人杨元观困A.说明当时土地买卖无需官方认可 B.折射出明代的土地管理制度B.表明休宁县内土地兼并比较严重 D.体现了土地买卖契约的随意6.洋务运动时期,翻译家徐寿在翻译化学元素名时,首选保留和直接使用汉字中原有的元素名,如金、银等;对于新的元素,则按照其英文读音的首音

2、或次音选取同音汉字,并配上金、石等表 示特质的偏旁确定汉字,如“锌”“镒”等元素的中文名称。徐寿在短短的十七年间共翻译三十 五部作品,其中化学类作品七部。由此可知,徐寿的翻译活动A.改变了汉字的造字规则 B.阻碍了传统汉字文化的传承C.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传播 D.为洋务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7.1934年7月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给红七军团下达关于开辟浙皖闽赣边新苏区给七军团的 政治训令。该训令明确派遣红七军团到敌人的深远后方,进行大范围的游击活动,在敌人的 腹心地带建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并在“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的旗帜之下,经过福建而到 浙皖赣边行动”。中共中央指示红七军团开展浙皖闽赣边行动意在A

3、.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B.建立稳固的大后方基地C.减轻中央苏区压力 D.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8.表1数据可用于研究解放战争时期表1 19461948年芜湖裕中纱厂棉纱产量1946 年1947 年1948 年20支/件10支/件20支/件10支/件20支/件274.13115.11793.92409.43217.27817.1573.03215.82645.25171.49745.6737.38538.31624.23239.41825.6213.72270.43A.土地改革成效 B.民族工业的困境C.国民经济恢复 D.纺织业发展成就9.1950年5月,国营川南盐业公司正式成立,主管自贡盐场的食盐

4、运销,由此吸纳了大量盐工 复工。同时,川南盐管局进一步动员盐商分批次恢复生产,对于盐商逃跑或被捕后无人经营 的井灶,由地方人民银行贷款让工人经营,开辟“职工代办”的新路子。这些做法有利于 A.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确立C.计划经济体制的巩固 D.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高三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 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 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5、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 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 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1.汉族创世史诗黑暗传中写道,盘古生于混沌,得水星、木星、金星、火星相助,分开天地。壮 族创世史诗布洛陀歌颂的盘古,造天地、造石头、造日月,是一位能干的创世神。畲族高皇 歌开篇即称颂盘古开天的不朽功绩。这些史

6、诗A.展现了各民族独特艺术表达形式 B.反映了多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历程C.蕴含了万物同源的集体文化认知 D.呈现了差异化创世神话叙事逻辑2.岳麓秦简记载,李斯奏请禁止以古非今,得到秦始皇批准,因此博士缄口不言。后秦始皇向李 斯下诏要求优待参与议事的博士,李斯顺势奏请解除对博士的“禁言令”。这反映出当时A.文化专制政策的整体变动 B.中央集权体制的内在矛盾C.博士群体政治地位的提升 D.言路管控策略的动态调整3.隋炀帝登基后,立嫡长子杨昭为皇太子,但杨昭不幸早夭。在大业四年(608年)以前,次子杨 竦一度被看作储君人选,得到隋炀帝的栽培和关注。然而,随着杨竦种种劣迹的暴露,隋炀帝 转而培养皇孙杨侗和杨侑,但始终没有正式册立皇储。此立储过程反映了当时A.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不断缓和 B.嫡长子继承制的崩溃C.皇权稳固需求与现实困境的矛盾 D.皇位归属由品行决定4.宋仁宗皇祐、至和年间,欧阳修和苏洵不约而同地率先编写本族的新族谱,范仲淹也开始在苏 州创建义庄用以供养族人。张载、二程、朱熹等均极力倡导“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收世族,立宗子法”。这些做法A加强了国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