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试题答案

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学情诊断(开学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详解)

《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学情诊断(开学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详解)》,以下展示关于《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学情诊断(开学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详解)》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5年学情诊断高三年级语文试题一、阅读(72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孔子十分重视诗教,因为他认为诗的社会作用是很大的。论语阳货篇有相关说明,这就是 孔子提出的“兴、观、群、怨”说。对此,研究者一般都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来解释孔子对诗的社会作 用的看法。我认为如果深入研究的话,对于孔子的“兴、观、群、怨”说,也完全可以从心理学的角 度来加以解释。因为“兴、观、群、怨”说最终是要解决文学的社会功能问题,但是,这种社会功能 必然要通过对人的心理力量的激发,才有可能实现。离开了人及其心理的变化,文学的社会作用无 从发生。诗可以“兴”。“兴”是什么意思?这

2、里的“兴”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兴”,则有较密切 的关系。“兴”的原义是“起”(见说文解字),“起”与“立”的意义相近,因此作为诗的“兴”,是说不能把学诗停留在学习语言技巧和知识以及“专对”的本领上面,还必须从诗的学习中获得对人 自身感情的助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朱熹把“兴”解释为“感发志意”(四书章句集注),意思是说 诵读诗歌可以使人的感情激动、精神振奋。那么为什么诗会有这种作用呢?朱熹又把“兴”解释为“托 物兴辞”(诗传纲领),孔安国贝比把“兴”解释为“引譬连类”(见何晏论语集解孔安国注)。如果 我们把这三种解释联系起来思考,那么我们对“兴”可能就有一个比较准确的理解。首先,诗必

3、须“托 物”“引譬连类”,有形象,有联想的空间,而不是抽象的说教;其次,人们诵诗过程中通过对形象 的体会和联想,受到启发和感悟,从而使感情、意志和精神振奋起来,使人得以“起”,得以“立”。所以“兴”的意思是指诗的形象和思想感情对人的情感激励鼓舞。孔子的“兴”的观念既考虑到诗的形 象性特征,又强调了诗的感情特性。对于“兴”,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培养人的情感力。我的理由是,既然把“兴”训为“起”,实际上可以把“兴起”连起来解释。论语中的“兴于诗”,孟子中的“奋乎 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都是偏重情感发动的意思。所以“兴”可以说是孔子对情 感力量的关心。他认为诗三百篇表达了人类丰富的情感,

4、通过诗来开发人的健康情感,是孔子的“兴”说的基本内涵。过去的研究多受朱熹的影响,认为“兴”是“感发志意”,“志意”偏重于理性方面,忽 视了兴与人心的激动感兴的关系,是有片面性的。诗可以“观”。“观”是什么意思?“观”首先是对左传所记载的“观诗”活动的总结。具体的解 释,可参考论语集解引郑玄注“观风俗之盛衰”、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考见得失”。诗因为反 映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在春秋时期,统治者热心派人搜集各地的民歌,谓之“采诗”,借以考察下层人民对现实政治的看法和呼声。所以“观”的内涵主要指人们可以通过诗来观 察现实的政治实施的结果,当然也可通过赋诗言志观赋诗者的志向、意愿等。可以

5、说,“观”揭示了 诗歌的认识作用。如果说“兴”偏重于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的话,那么“观”偏重于作用于人的理智的 世界。诗可以“群”。“群”是什么意思?关于“群”的问题可能与原始时期人类的群体活动有联系,诗和 乐、舞一起,在原始人类的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孔子“群”的提法可能是对这种生活的总结。后 人的注解也与此有关。论语集解引孔安国的解释“群居相切磋”,朱熹四书集注中则说“和而 不流这些解释都比较准确。所谓“群居相切磋”,就是通过对诗的解读,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互相切磋,最后达成统一的意见。所谓“和而不流”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流”,是漫无检束的意思,“不流”就是达到统一,但这统一是怎样达到的呢

6、?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要在“和”之中达到,“和 而不同“,“和”不是一团和气,“和”是在不同的意见中去求统一。这就是“群”。可以说,“群”体现了 诗歌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作用。用现代的话语翻译出来,就是通过诗进行对话。诗可以“怨”。什么是“怨”?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诗有君政不善则讽刺之,言之者无 罪,闻之者足以戒,故可以怨刺上政。”朱熹注则说:“怨而不怒。”这样,“怨”就包括了两点:第一,怨作为对不良政治的批判,是诗的重栗功能,“苛政猛于虎”,对不好的政治就是要批判,而且言之 者无罪,闻之者则有所戒惧,这才符合“仁学的根本目标;第二,怨作为下层百姓手中的武器,又 不能运用过分,要适可而止,怨可以,但要“怨而不怒”,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这是孔子的立场所 决定的,孔子的学说是治理社会、组织社会的学说,不是推翻社会的哲学,这反映到诗上面,就要 求批判社会政治也要符合分寸,不能把社会搞乱。当然,在后来的诗学发展中,已经把“怨”的内容 扩大到对现实一切不合理事物的批判。可以说,“怨”概括了诗的批判现实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视野来看,“兴”是开发情感力量,“观”是开发认识力量,“群”是加强人们之间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