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试题答案

决胜高考·名校交流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数学答案

决胜高考·名校交流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数学答案于2025-09-26发布,目前已经汇总了决胜高考·名校交流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数学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试题答案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高三年级12月答案
    2、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联考卷
    3、决胜名校期末真题测试卷数学
    4、决胜新高考 名校交流高三年级12月联考卷b
    5、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高三年级9月联考卷数学
    6、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高三年级12月联考卷b语文答案
    7、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高三年级12月联考卷b语文
    8、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高三3月联考
    9、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3月
    10、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十二月联考卷

决胜高考·名校交流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歌谣中的“汝”指( )
A. 西晋 B. 北周 C. 隋朝 D. 梁朝
2.据《南宋临安两志》记载:自陈置钱塘郡,隋废郡为杭州,户一万五千三百八十。唐贞观中,户三万五百七十一,开元中,户八万六千二百五十八。隋时苏州人户只有1.8万,唐天宝年间增至7.6万多户,元和年间又发展到10万多户。这主要缘于(  )
A. 政局颇为稳定 B.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大运河的开通 D. 铁犁牛耕开始普及
3.《全唐文》记载:“郑州刘元礼载梨向苏州,苏州宏执信载橘来郑州,行至徐城,水流急,两船相冲。”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
A. 经济作物的普及 B. 南北经济的交流 C. 海外贸易的发展 D. 农业结构的优化


决胜高考·名校交流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数学试题


3、决胜高考·名校交流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数学答案



(2)[2]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拉力每增加0.5N,弹簧伸长1cm,所以当弹簧的伸长量为3.5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是1.75N。
(3)[3]从图像可以看出:在弹性限度内,各点的位置在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上。因此由此实验可得: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17.14 cm
【详解】弹簧的伸长量和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受到5N拉力时,弹簧长度是12cm,可知弹簧受到的拉力为5N时弹簧伸长2cm,弹簧受1N拉力的伸长为0.4cm/N,所以拉力10N时,弹簧伸长:10N0.4cm/N4cm;弹簧的长度:10cm+4cm14cm。
18.(1)150N,竖直向上;(2)0
【详解】解:(1)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的作用,因物体静止,所以这三个力的合力为0,则支持力
F=G-F'=200N-50N=150N


6、决胜高考·名校交流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数学答案


2、决胜高考·名校交流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数学答案



3、决胜高考·名校交流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数学答案


66.密度计是测量液体 的仪器,它是利用物体的 条件工作的,如图所示,它的重力和浮力大小 ;液体的密度越大,它排开液体的体积越 ,密度计的位置也就越 (选填“高”或“低”)。所以密度计上越往下,标注的密度值越 。
67.如图所示的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中时,它受到的浮力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8.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体,将物体从水面上方某一高度匀速下降,如图甲所示,物体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物体浸没时所受的浮力大小为 N ,物体的密度为 kg/m3。
69.一枚重为G的鸡蛋恰好悬浮在水中,如图甲所示。如果向水中均匀缓慢的加盐或酒精,鸡蛋所受浮力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根据图乙中鸡蛋所受浮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可以判断,向水中加入的是 ,理由是 。
70.竹筏漂流是许多地区的旅游项目之一。如图所示,重60kg的竹筏载着总质量500kg的游客漂浮于水面,则竹筏受到的浮力为 N,竹筏排开水的体积为 m3。(ρ水=1.0×103kg/m3,g取10N/kg)
71.如图所示,将空的饮料罐开口朝上,缓缓按入装满水的桶中(饮料罐未浸没),桶中水不断溢出,此过程中手用力的大小将 ,饮料罐受到浮力的大小将 ,水桶底部受到桶内水的压强将 。(以上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72.把橡皮泥、蜡烛、木块、加盖的小玻璃瓶、鸡蛋和若干大头针浸没在水中,松手后,上浮的物体有:加盖的小玻璃瓶、 ;若要使小玻璃瓶沉到水底,你的做法是 ;若要使沉在水底的鸡蛋上浮,你的做法是 。通过探究可以知道:要控制物体的浮与沉,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和 来实现。


决胜高考·名校交流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数学答案


决胜高考·名校交流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数学试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