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试题答案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综合检测《(二)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综合检测《(二)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以下展示关于《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综合检测《(二)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第 8 页 共 8 页章末综合检测(二)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级学业水平达标下列是某同学经过地貌观察绘制的四幅地理素描图,读图完成12题。1四图中,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A甲B乙C丙D丁2四图中,最有利于农业生产以及发展城市的地区是()A甲 B乙C丙D丁解析:1.C2.B第1题,读图可知,图甲是峡谷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乙是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图丙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丁是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故C对。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生产和城市都多分布在地势低平的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地区。B正确。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34题。3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

2、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小4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A增强地面辐射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增强地面保温解析:3.C4.C第3题,塑料大棚使得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气温日较差相对较小,而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第4题,在大棚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下图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监测显示,

3、近年来,该流域蒸腾作用明显减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流域内降水明显增加 B流域内地表径流增加C流域内粮食产量减少D流域内水汽蒸发减少6若要进一步稳定该流域的径流量,应采取的措施是()A人工降雨 B围湖造田C开发地下水D封山育林解析:5.B6.D第5题,蒸腾作用减弱说明植被覆盖率降低,而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作用,故植被减少会使涵养水源功能减弱,从而直接导致地表径流增加。第6题,因为地表径流增加是源于植被减少,故稳定径流量的措施应是恢复植被。下图为三个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图示洋流中()A为暖流 B为寒流C位于北半球D位于南半球8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洋流北部有大渔场B洋

4、流有降温减湿作用C洋流加大同纬度不同海区温差D洋流加大沿岸地区降水量解析:7.C8.C第7题,洋流所在区域为副热带且为顺时针方向,依据洋流分布规律可知,该洋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为寒流,故为寒流;中低纬度大陆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故为暖流;由洋流流向、纬度位置及海陆分布情况可知其应在北半球。第8题,洋流为寒流,对周围环境有降温减湿作用,可以说加大了同纬度不同海区的温度差异。洋流为北半球寒流,附近不具备形成大渔场的条件;洋流为北半球暖流,有增温加湿作用;洋流为北半球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结合所学知识,完

5、成910题。9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是()A成土母质 B土壤质地C生物D基性岩10生物与土壤关系密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植物为土壤提供无机质C动物不能为土壤提供有机质D微生物主要通过对有机质分解、转化及腐殖质的合成,促进土壤发育解析:9.A10.D第9题,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A对。第10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的作用密切相关,但土壤中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于成土母质,故A错。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是来自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因此,动植物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故B、C错。微生物主要通过对有机质分解、转化及腐殖质的合成,促进土壤的发育,D对。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据此完成1112题。 11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 C气候干旱,日较差大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12骆驼刺所在区域的自然带主要属于()A温带草原带 B温带荒漠带C寒带苔原带D热带草原带解析:11.C12.B第11题,地形平坦,无法体现出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