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试题答案

河池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详解)

《河池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详解)x》,以下展示关于《河池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详解)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河池市 2024 年秋季学期高一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历史(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 1300

2、 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 1%、近 10%和90%。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 社会贫富分化已经十分明显B. 手工业尚未与农业分离C. 已经实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D. 仍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2. 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许多典章制度、哲学思想、语言文字等逐渐传向周边各民族,并为他们所吸收。在这一过程中,周边文化也逐渐传入中原地区。如南方苗蛮集团的神祇女娲、盘古等,被中原地区所吸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这一现象( )A. 促进了华夏认同的出现B. 体现了民族隔阂的更甚C. 反映了统一观念的加强D. 推动了中华文化

3、的发展3. 下表所示为秦朝的刻石铭文(部分),这些铭文( )峄山刻石“皇帝立国讨伐乱逆,成动四极,武义直方” “乃令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泰山刻石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碣石刻石皇帝奋威,德并诸侯A. 展现秦始皇实现国家统一的过程B. 严厉批判秦始皇推行的严刑峻法C. 主要宣扬歌颂秦始皇的丰功伟业D. 强调秦始皇兼并六国是历史必然家庭粮食总收入(石)赋税负担(石)赋税支出占农业总收入的比例田亩税人头税更赋更赋1003 至 4小于 4小于 6约 1313%4. 秦朝时期广大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十分沉重,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全年收入

4、的三分之二以上。下表为汉初农民家庭的赋税负担状况表。由此可推断( )A. 充分彰显了“汉承秦制”的成效B. 减轻了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C. 体现了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D. 西汉王朝财政状况十分窘迫5. 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 )A. 社会言论影响社会风尚B. 中原经济结构极大改变C. 北民南迁推动区域开发D. 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6.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 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这段言

5、论主要揭示了( )A. 察举制利于选拔德才兼备之人B. 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C. 世官制维护了特权阶级的利益D. 科举制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7. 下图为宋代官帽,左右两边长长的翅子足有一米长,据传是宋太祖发明的,用以防止官员上朝时交头接耳。这种长翅官帽( )A. 体现出崇文抑武治国理政方针B. 有效防止朝廷内部动乱C. 标志着因循保守政治风气形成D. 服务于专制皇权的需求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帮手工工场使用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8. 下图为某同学学习明清时期经济所作的读书笔记。若再为其补充一条内容,应选择( )A. 冶铁技术和牛耕出现B. 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C. 水路丝绸之路的开通D. 曲辕犁在江南地区推广9. 1841 年 1 月 16 日,英国女王在议会演说中谈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虚伪地强调英国“女王子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英国的皇家尊严受到“严重影响”。女王的这一言论( )A. 找准了战争的爆发根源B. 歪曲了战争的侵略本质C. 描述了战争的基本事实D. 加快了战争的发展进程10. 李鸿章在一次上奏时说:“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利,故能横行于中国;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 是以受制于西人”。据此可知,李鸿章主张( )A. 改革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