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学习方法

化学学习方法指导: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三一年如何同时做到补弱科和增强科)

化学学方法指导: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趣搜题就为大家整理了一篇有关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的相关问题,以供大家阅读,更多信息请关注趣搜题!

 

  第一章

 

  一、重点聚焦

 

  1.混合物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方法。

 

  2.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操作。

 

  3.离子的检验及检验试剂的选择。

 

  4.物质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5.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6.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7.有关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转化的计算。

 

  8.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知识网络

 

  本章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其知识框架可整理如下:

 

  1.实验安全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

 

  2.实验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分离和提

 

  纯方法分离的物质主要仪器应用举例

 

  倾析从液体中分离密度较大且不溶的固体烧杯、玻璃棒分离沙和水

 

  过滤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烧杯粗盐提纯

 

  溶解和

 

  过滤分离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于某溶剂,另一种则不溶分离食盐和沙

 

  结晶法从溶液中分离已溶解的溶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分液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烧杯分离油和水

 

  加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离用苯提取水溶液中的溴

 

  蒸馏从溶液中分离溶剂和非挥发性溶质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牛角管、温度计从海水中制取纯水

 

  吸附除去混合物中的气态或固态杂质干燥管或U形管用活性炭除去黄糖中的有色杂质

 

  4.离子的检验

 

  一般来讲,阳离子的检验需选择合适的阴离子,阴离子的检验需选择合适的阳离子,并要求具有特别的明显现象。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检验试剂及其添加顺序,以避免干扰离子的干扰。

 

  (1)、SO42-检验:①加稀盐酸,无变化②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a2++SO42-==BaSO4↓

 

  (2)、CO32-检验:①加入酸,生成无色无味气体②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CO32-+2H+==H2O+CO2↑Ca2++2OH-+CO2==CaCO3↓+H2O

 

  (3)、Cl-检验:①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②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Ag++Cl-==AgCl↓

 

  (4)、NH4+检验: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NH4++OH-=NH3↑+H2O

 

  (5)、Fe3+:加入KSCN溶液反应,溶液显血红色;

 

  (6)、Fe2+:①加入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Fe2++2OH-==Fe(OH)2↓(白色)4Fe(OH)2+O2+2H2O==4Fe(OH)3(红褐色)

 

  ②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2Fe2++Cl2=2Fe3++2Cl-

 

  (7)Na+: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呈黄色。

 

  K+: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5.化学计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

 

  (3)有关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守恒):

 

  C(浓)·V(浓)==C(稀)·V(稀)

 

  (4)溶质质量分数(W)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的转化:(注意其中的单位换算)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

 

  (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其是否漏水。

 

  (2)配制步骤,所用仪器及注意事项

 

  配制步骤使用仪器注意事项

 

  计算——固体求溶质质量,液体求其体积。

 

  称量/量取托盘天平或滴定管

 

  (量筒)、小烧杯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量筒量取液体后不需要洗涤。

 

  溶解/稀释烧杯、玻璃棒溶解要在小烧杯中,切不可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

 

  冷却——将液体恢复到室温(20℃)

 

  转移一定体积的容量瓶转移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液体溅失

 

  洗涤——洗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定容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1—2 cm时,用胶头滴管滴加,并使视线、刻度线、凹液面相切。

 

  摇匀——两手握住容量瓶,上下颠倒摇匀。

 

  (3)误差分析

 

  由公式知,凡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或使溶液体积增大的操作,都会使c偏低,反之偏高。

 

  三、方法整合

 

  本章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就其主要题型有:(1)实验安全知识及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识别;(2)混合物分离和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3)过滤、蒸发、萃取、分液、蒸馏等分离方法的选择根据、涉及的化学仪器及操作过程等;(4)常见离子(SO42―、CO32―、Cl―、Ca2+等)的检验;(5)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的辩析理解;(6)有关化学计量的简单计算;(7)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等等。无论是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还是化学计量,都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所以这就要求理解准确,应用到位。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重点聚集

 

  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2.离子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4.分散系胶体

 

  二、知识网络

 

  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

 

  分类是学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变化的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

 

  (2)离子反应

 

  ①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

 

  3.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升失氧还原剂降得还氧化剂”

 

  (3)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必定相等,化合价升高、降低的总数也必定相等。

 

  4.分散系、胶体的性质

 

  (1)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

 

  ①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②胶体的特性

 

  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光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胶体粒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分散系的带电粒子使自身带正电荷(或负电荷),因此胶体还具有介稳性以及电泳现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重点聚焦

 

  1.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水的反应)。2.金属铝的化学性质(与强酸、强碱的反应)。

 

  3.金属铁与水蒸气的反应。4.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5.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性质(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6.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7.氧化铝、氢氧化铝的性质(与强酸、强碱的反应)。8.铁的氧化物(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的性质。

 

  9.铁的氢氧化物(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的性质。10.铁盐、亚铁盐的转化。

 

  11.金属离子的检验。12.常见合金的重要应用。

 

  必修1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1、钠与非金属的反应

 

  4Na+O2=2Na2O(白色)2Na+O2△Na2O2(淡黄色)

 

  2Na+Cl2点燃2NaCl

 

  2、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浮、熔、游、响、红)

 

  3、氧化钠过氧化钠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6、Na2CO3和NaHCO3

 

  ①、与酸的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反应速率更快)

 

  ②、与碱的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NaHCO3+NaOH=Na2CO3+H2O

 

  ③、与盐的反应

 

  Na2CO3+CaCl2=2NaCl+CaCO3↓

 

  Na2CO3+BaCl2=2NaCl+BaCO3↓

 

  ④、相互转化

 

  2NaHCO3△Na2CO3+H2O+CO2↑(加热分解)

 

  Na2CO3+H2O+CO2=2NaHCO3(向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

 

  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高三一年如何同时做到补弱科和增强科

 

  到了高三,家长和高考生最希望的是,考生既有擅长的科目,又没有特别弱的课程,也就是没有拉分的科目。现实是,就算成绩优秀的高考生,也会有一些科目特别弱。在高三一年,怎样同时做到补弱科和增强科?在这个过程中,高三家长能帮助高考生做点什么?
  是补弱项还是增加强项
  通常说来说,弱项补起来成绩比较容易提高。因为从考试试卷看,一定有考基础知识的题,有比较容易做的题,有很难做的题。把基础学好,就可以拿到一定的分数。补课程应按照高考中成绩最大值为标准。比如,两科课程,一科占分80分,另一科占分120分,可以优先补120分的课程。这样,同样的学时间可以帮助你得到更多的分数。同样,可以把一科课程细分。比如,数学中统计部分比较难学,占分又少,就先放弃,去补占分多,又比较容易学的部分。
  如何处理补哪科,哪科成绩就好的问题
  在学的过程中,不少高考生发现,最近学哪科,哪科的成绩就好。从一方面说明高考生有实力能够学会这科功课。另一方面也说明高考生基础不是很好。这些高考生更需要计划好时间。尽量每两天照顾到一科功课。同时,在每一段时间内,花时间把一科,二科课程做到考前不复。
  要根据学校的课程表来定计划
  每天在学校里,老师不会把六科功课都复。制定计划的时候,要根据白天上课的内容定。一种方法是白天学什么,晚上就复什么。如果白天有大课,晚上可以考虑少复一些(当然,作业还是应该尽量完成的)。同样,如果晚上某一门功课的作业很多,也可以少看这门功课。
  要解决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计划之间的矛盾
  每次家长会,老师强调高考生要跟学校的安排走,这个原则是正确的。原因是老师比任何人都清楚高考。现在学校也花时间研究每天给高考生留多少作业合适。但是,每一科任课的老师并不清楚别的老师留了多少作业,有时就会出现作业多,明天作业少的情况。同时,由于一个班的高考生的学业水平不同,同一份作业,对于好高考生来说,完成可能很轻松。对于成绩差的高考生,可以难以完成。对一个高考生来说,有些科目的作业很容易完成,有些科目的作业要花费许多时间。如果每天晚上必须把所有的作业都完成,结果可能是按照老师的安排走了,但是,没有时间做自己计划的事情了。如果每天都在忙于完成学校的作业,高考生已经没有任何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很难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更有效的学了。
  做作业前,花点时间想一想白天复的知识点,作业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学知识点。如果可能,让高考生讲给家长听。能讲出来,可能就是学会了。
  改变高考生的学惯
  注意高考生每天回来学的惯。他首先做什么?是玩一会,看会电视?睡会觉?还是直接做作业?是先把老师讲的东西搞明白,还是等作业做不出来时再去翻书?作业先做哪科?白天上课后,都会有作业。高考生回来是先做强项的作业?还是先做弱项的作业?上面说过,高考生对成绩比较好的科目会比较有信心,也比较愿意学。高考生回家后,常常是喜欢先做自己有兴趣的;而且有时还会多花一些时间。等有兴趣的科目做完了,人也累了。再做成绩不好的科目,就更费劲了。结果强的越来越强,弱的越来越弱。是否和高考生商量,改变一下惯,不妨先做弱项,在做强项。
  每道题做完后,把这道题所用的知识点写一下,这样等于又复了一遍基础。
  放弃一些作业
  如果一道题占用的时间太多,学会放弃。这道题对高考生可能太难了。如果题做不出来,可以坐车的时候想(不要在睡前想,睡前应该回顾学了什么)。有时,一道题就卡在一个地方。想明白了,难题就不是难题了。没有完成的作业,等老师讲完了,要把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写出来。千万不要因为一道难题,把计划全盘打乱。
  每天玩一会游戏,看一小时电视的坏处
  好像每天只花一个小时,时间并不多。但是如果可以玩一个小时,在开始玩之前,高考生就已经开始想游戏的事情了。玩完了,还会想。这些时间加在一起,就不是一个小时了,就可能是两个小时了。每天一个小时(而且是精力比较好的一个小时),一个月就是30个小时,每个月就少3天,十个月就少30天。等于少复了一个月,少了10%的时间。
  提高有效学时间
  学的时候认真学,学的时候不要分心。首先要效率。效率提高了,再考虑如何增加每日有效学时间,克服心理疲劳。高考生学几个小时后,会感觉累了。有的是真累了。有的是心理疲劳。前面建议把没有兴趣的课程先学,有兴趣的课程后学,有助于在疲劳的时候延长时间。
  困了,累了怎么办
  每个高考生的身体条件不同。如果有可能,每天做一些锻炼。跑步是一个锻炼意志很好的东西。如果家长能够和考生每天早上(特别是冬天)跑20分钟的步,考生的锻炼也就够了。由于高考生的身体条件不同,每天能够拿来学的时间也不同。这里的时间是指有效的时间。每个人每天的有效时间是确定的。当然,可以通过锻炼,增加有效的时间。这里我说的是有效的时间,不是简单的时间。让考生从每天学十个小时延长到十一个小时很容易,但是高考生的有效时间不一定延长了。如果你每天的学时间大大超过你的有效时间,学成绩可能不但不提高,可能还会退步。高考生也会觉得十分累。但是如果你不充分利用你的有效时间,你就没有达到你的最好状态。要通过实验找出有效的时间的长短,再根据有效时间制定计划。尽量不要靠熬夜来延长时间。
  努力做到准点睡觉,一定要保证上课不困。
  家长的工作
  任何计划能否实现都基于计划执行人是否努力去完成。不努力,再好的计划也是没有用的。有一个计划监督者,有利于计划的完成。这个监督者就是我们家长。
  1.计划的制定。
  如果没有时间,可以请家教帮助制定。他们对高考的内容比较清楚。当然指你请的家教比较好的,只会做题的老师不一定是好老师。
  2.监督计划的执行。
  和考生商量好,到点提醒考生应该做什么。如果计划执行的不好,想想为什么?是不是目标太高,还是和学校的安排有冲突,如何修改计划使计划执行的更好。
  3.每次考试,做试题分析。
  考生出错的原因是什么?是基础不牢,考试技巧不行,背的不够多?找出原因,我们才能知道如何修改计划。
  4.帮助考生记忆知识。
  鼓励高考生多画图,多用笔。一个成绩好的人,记忆通常是不错的。家长可以帮助的很多。比如你问一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多少?有人或许能说出来个大概。精确的距离大概只有专家能记住。但是如果你能记住大约是38万公里就比较容易了。月亮距离地球的距离是384401千米。这个数是比较难记的。但是,改成384401公里,就容易一些。在改成38.44万公里就更容易了。你首先记住数量级是万公里。再记住一个数38,就比较容易了。
  5.帮助做具体的工作,比如帮助整理错题,把每次考试中出现的错题记下来。过一个月,让考生看一次。等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209.html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