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学习方法

初中三年学习方法建议指导(如何根据自己平时成绩挖掘潜力)

初中三年学方法建议指导

 

  2016中考过去了,那么接下来就为2017年中考做好准备吧。趣搜题就为大家整理了一篇有关初中三年学方法建议指导的相关问题,以供大家阅读,更多信息请关注趣搜题!

 

  初一

 

  适应初中的学节奏、方法和方式,做好文科的积累小学生进入初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不会听讲、不会记笔记,会的做不对。

 

  小学知识比较简单,偶而听一耳朵就能明白,没养成听讲和记笔记的惯。中学知识相对连贯性和逻辑性更强,一个点没听明白,另外一个点接不上,导致不会做题。所以小学时候家长可以有意识进行听力和坐功练,比如听完一个故事后让孩子进行复述,学钢琴和其他乐器,并不是要成为音乐家,让孩子得坐得住,静下心来。

 

  小学时候有意识可以培养孩子做笔记的惯,我看很多家长小升初时候帮助孩子记笔记,我认为这需要对孩子进行锻炼。记笔记记多了,慢慢就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

 

  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一个是改变思维惯,一个是做好文科知识的积累。

 

  改变思维惯,中学和小学最大的区别,在于理科中以字母为主,而小学生总是把字母当成一个具体的整数去思考,举特例不考虑一般情况。无法将数的范围从自然数扩展到有理数和实数,需要很长时间去改变这种思维惯。

 

  文科知识的积累在初一做好也很关键,初一理科学任务相对较轻,思维量不大。需要做好语文与英语的词汇和阅读的积累,想总成绩拨尖靠的是各科均衡,不可能一科、两科打天下。尤其是小学很多很聪明的小男生,语文和英语是弱项,到初三想短时间补上来难度相当大,记忆量太大,不可能牢固和扎实。再加上物理和化学难度的增加,初三只能疲于应付,很容易失去斗志。初一时间比较充裕,做点文科知识储备工作很有必要。

 

  家长做什么:

 

  督促认真完成作业,检查课堂笔记的整理情况,及时改正不良学惯。

 

  初二

 

  做好文科积累和理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提炼

 

  文科积累需要日积月累,长期坚持很重要,英语尤其是阅读量三年需要达到15万字。学有余力的可以考虑初二开始阅读初三的文章,初三能阅读高一、高二的文章,那样中考是游刃有余了。

 

  语文课外阅读的积累也很重要,多读多写多背是家常便饭。当阅读和写作成为一种惯的时候,就好办了。兴趣和爱好是需要时间来积累和培养的。

 

  理科数学的知识难度开始增大,物理开始学。要让随时思考成为一种惯,更重要!

 

  数学从知识点上来说60%的知识点在初二完成,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保障,难题是需要从基础知识入手寻找突破点。

 

  初一、初二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很重要。提高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做一定量的基础知识题目题目,理解定理、定义和性质的含义;

 

  (2)通过做难题对知识点内涵深入理解,反过来再去重新审视基础知识,能建立起知识点的数学模型;

 

  (3)通过做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对知识点深入和透彻的理解,达到一个能灵活和综合应用的高度。

 

  理科学需要学会质疑和归纳总结,在思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力储备很重要。

 

  最高境界:

 

  把学会的思想和方法迁移到其他知识点和学科使用,那就是高中的大才,北清在向你招手!

 

  家长做什么:

 

  及时发现各科问题所在,和班主任、任课老师及时沟通。如果是理解上存在问题,可以适当报班。

 

  初三

 

  各科知识成体系,提升高度和深度,适当学高中知识

 

  初三上学期大概11月份左右,各科除化学外其他知识基本学完,融汇贯通是初三的主题和目标。

 

  文科的语文有大量的文言文和语文基础知识需要记忆,初一初二有积累的同学会稍微轻松些。作文素材积累需要反复对作文进行修改。

 

  英语的词汇、句型和阅读也需要大量的积累,这时候开始感觉到时间不够了!

 

  理科的学重点这时候是综合应用,需要将三个、四个知识点综合应用,需要良好的运算和思考作功底,思维能力好的学生成绩优势开始显现!

 

  理科的综合应用是建立基础知识扎实的基础上的。三到四个知识点的综合,可以从一个知识点寻找突破口,将各个知识点的性质、定义、定理相互串连起来,寻找方法和思路。从不同知识点作为突破口有不同的方法,就有一题多解,比较各种方法寻找最简捷的方法。多做这种训练比多做题更重要,可以为做其他题目节约宝贵的时间。

 

  很多同学认为题目我只要做出答案就可以了,不需要最简单的方法,我可以用这个时间去做更多的题目。初三学最需要的是效率,强科需要的是深度和高度。

 

  很多同学用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把题解出来就得了,不去做方法和知识体系的优化。用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未必是最简单的方法,计算和步骤相对较多些,存在多作时间和出错概率增大的风险!(当然别无选择时先做出来为上,这就是要平时多做一题多解的原因,就知道找到最简捷的方法)想的多步骤少,想的少就写得多算得多,这也算是一种守恒吧!

 

  真正优秀的学生是善于做方法和知识的总结、归类、完善,循序渐进!记住巧来源于多做题多思考多总结。一题多解找巧法,多题一解找通法。有时候会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用学生的话说快没血的时候可以救命,满血回归,很给力!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学初高中有衔接的高中知识,文理科都一样。

 

  学后做中考题目会轻松些,并节约时间。理科更是如此,使用初中方法做题需要添加辅助线,有时候容易卡壳,高中的方法会更简单和快捷。对于选择填空和直接写出结果的题目使用,一是节约时间,二是从长远来讲为初高中的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

 

  家长做什么:

 

  了解中考政策,确定目标校,针对弱科选择合适的老师进行补,做好心理疏导。

 

  1、初中三年最容易解决的课程就是语文和英语,他们的规律非常相似,毕竟都是语言。

 

  2、“不该错的错了”,表面是疏忽,粗心,实际是态度不认真,不重视,根治的最好方法就是平常的作业和训练!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分享一下,平时写作业的时候,根据作业量评估一下,一要规定时间完成,就当考试;二要规定准备好草纸,做数学等科目时候,按作业的顺序,需要列算式就在草纸上,不需要的也要写好题号,按顺序进行,直到作业或试卷完成。

 

  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如何根据自己平时成绩挖掘潜力

 

  到这时候谈学方法已经没有太大意义,目前重要的是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前提下,挖掘自己的做题能力以及用思维方式做题。我们将时间定在28天,即是4周来训练自己,看看究竟掌握了思维技巧后,到底能提高多少。希望各位抓好最后的时间,再有一次飞跃,到高考的时候考出好成绩。另外借助本文回答大多数学生现阶段遇到的一些共同问题。
  首先是目标定位,摆正心态
  这个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十分重要,如果没有合理的定位自己,是无法形成科学的规划的。给自己定个自己认为最高能达到什么程度的水平是更为合理的,经过高三之前的备考,大家应该知道自己目前的阶段,给自己合理定下目标,摆正心态,才能在最后的时间内进一步稳中有升,比如说300~450分左右的学生这时候应当好好调理下自己的思路,老老实实的埋头课本及简单题型练,力争上到三本。450~500之间的学生可按照自己的能力水品暂时将目标放在二本,500以上的可凭藉实力再争上游。当然这里是量化了的数据,其实就是按照自己最接近的程度去努力,越是时间紧迫,在心态和复备考行为上越是不能着急,一定按照稳中提升的方法去利用时间。
  其次为课本回归,知识梳理
  回归课本是一定要反复做的事,其重要性就不说了,主要目的是用于查缺补漏。很多尖子生和中上水平的学生分数都丢在非常简单的基础部分上,是十分可惜的,大多是以为课本都看出花来了,每次翻过就算,反正都会,结果考试的时候丢在细节里面。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类学生,起伏较大的学生一定要注意了,千万不要归结于马虎,也不要归结与“状态好与不好”,高考你有把握“好状态”吗?找出原因,力争每次都发挥出最大水平。
  再次经总结归纳,套题演练
  套题不是整张卷子,而是拿一类题去演练。有其是中等生和成绩较为不理想的学生,比如做(中英)阅读理解,每次连续做20~30篇,我想题库不是问题,数学解答题如函数部分的、立体几何的,按照类型每次做10道以上。为什么这么做呢比如做阅读(中英),做一篇两篇,甚至5篇10篇,头脑都比较清醒的,到接近20篇的时候,已经开始晕菜的时候,再做题,就能达到出考试时你不行的情况下做题效果了。
  做套题的根本意义不在于题海,无论难还是容易,都不要认为,我全会做,就完了,你要在做完的时候好好看看,刚才是怎么做下来的,思路是什么,利用的知识点是啥?没有总结归纳做题没有任何意义,做套题的目的就是便于总结归纳,有其是思路的归纳。
  最后再强化思维,挖掘潜能
  其中重点是强化思维,挖掘潜能这块,是目前阶段能够确保提升的法宝。因为知识体系基本已经成型,但是大家做题存在的问题是大部分知道知识点,却做不出来,是因为题目讲究的是思维体系,就是你是怎么想的。大家平时大量做题,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需要大量做题?能把题做出来是依靠什么:是前面不会做了后面老师讲解明白了,然后做其他题就会了?还是只有一个大概做着做着就突然做出来了?如果是只有一个大概做着做着就做出来的,一定要好好看看这题,把解题步骤弄下来,这是提升的开始。
  上面提到的内容是飞跃的前提,下面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指导,并将现阶段各层次学生的主要问题做个分析解答。
  之所以定在28天,是建议大家每一天抽出一点时间来专门针对单个学科来做套题,以4~5天为一个学科点,利用周末做总结,第四周做个大的总结。
  各科如何做套题:
  语文学科:大家针对各自区域的考查内容,大致为多音字词辨析、成语辨析,病句等选择题,现代文、古文阅读,填空题类型,作文。那么我们就着这些考点,首先第一件事是翻课本,顽强一点的学生将课本注解词抄下来,主要看课文后面的练题和思考题,通常高考的思维和这差不多。第二天,抽出一定时间来全部做单选题,10~15套为佳,可以是试卷,可以是练册等,做过的也不要紧,做到这份上,你会忽然发现语文单选明显提高。接下来按照题目顺序,现代文练15篇以上,古文练8~10篇既可,若有诗歌鉴赏,不妨多做些。最后是作文,大家平时抱怨作文难写,成绩提高不上去,试问大家,平时练试题或自己做卷子的时候,几个人写过作文?逼迫自己一个题目连续写出三篇,就能马上找到自己的不足,而且每次都会做不自觉的尝试性提高,大家记住,从课本到套题练,一定要贯彻想法,理清思路,直到你做的不行了,做题时还要这么想,通过这种强化训练一般语文4-5天可以达到120+。
  英语学科:不细说了,同语文类似,平时布置的作业就够大家用的了,一般建议先拿单选,再做阅读套题,然后完型,记得一定要写些作文,这时候练练英语表达能力,同时在做单选和完型时,再次过一下课本后面的单词表。
  另外,英语建议有几个,单选题要干一件事,将历年全真题(不做模拟题)原正确答案代入句子,通读句子,连续读150~200道,这样能够确保做题时一读就会。做英语阅读时前面十几篇是消耗精力用的,当你觉得疲乏或者眼晕的时候,很可能就是你考场上的状态,再连续做10篇,一起大约20~25篇,尽量做真题,少做模拟题。完型把连续几年的题做完,记住辨析单词,基本算完。
  文综学科因为除了地理外,几乎都是记背,到了这时候就不要怕辛苦了,老老实实按照卷子结构做套题,结合课本查缺补漏吧。
  数学学科:尤其注重思维训练和题目理解,首先做几套选择题,解答部分按考点分类为数列、排列组合、函数、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希望大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考纲要求分类型来做套题。
  理综学科:物理热力学部分抓住微观的理解,牢记反正能量不能凭空产生或消失,不能100%转移,光学部分按照光学所有东西的性质都用频率去理解,所有特性都反映在频率这个层面上。用这两种思维去做热力学和光学,电磁学抓住方向、运动规律,一定要吃透公式,然后分别演练套题。化学基本以考察知识点为主,在做题时多回归课本。生物部分以理解为主,在做套题过程中始终保持对固有名词理解,生物环境、状态变化分析。
  我们做套题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成绩,在做套题过程中注意两个方向,第一个尤其重要,将本地04~08的卷子都做一遍,因为5年当地的卷子涵盖了高考98%以上的所有知识点和考试信息,可以用于查缺补漏,又能训练自己。第二个是总结归纳,在做套题的时候,因为题目类型相近,知识点类同,并且因为题目的多样性,在做题过程中容易总结做题思维以及解题步骤,通过演练套题,能够较快抓住这种题型的解题入手点。
  在做语文、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很多人认为通过加大阅读量,语文抓细节,英语提高单词量就能做题,其实不是的,在语言类阅读文中,我们要善于从题目入手,查找原文。因为很多题越注意细节越容易出错,因此在做题过程中以快速扫读为主,尤其注重案例前后说明,关联词前后、转折词后面,同时还要注意选项是否能够回答问题。
  语文文言文部分其实非常简单,把历年试卷逐一吃透,所有文言文虚、实词辨析及翻译就能很大提高。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210.html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