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学习方法

准高一新生军训注意事项 提前看(一名北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心得分享)

高一新生军训注意事项 提前看

 

  趣搜题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准高一新生军训注意事项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更多信息请关注趣搜题!

 

  洗漱用品

 

  脸盆:最好用不锈钢的,容量要大一点。

 

  毛巾:最好备四条。

 

  牙刷和牙膏:牙膏建议带家庭装的那种

 

  其它的还有洗发水和护发素、沐浴液、肥皂等都是必备的。

 

  消毒用品

 

  蚊香或驱蚊药水:郊区是毒蚊子出没的地方,所以这个绝对不可以忘记。蚊香要用电蚊香,传统的那种不安全,浓烈的烟味还会呛到人。

 

  花露水:花露水可以祛除异味,涂在皮肤上可以驱蚊,可以消毒。如果没有空调,还可以洒在地上,蒸发有致冷作用。

 

  消毒液:军训基地提供的席子是集体用过的,可能有席虫,所以用之前要抖一下,再用消毒液擦拭。另外,消毒液还可以用于清洗面盆。

 

  痱子粉:夏天天气闷热,有些同学可能会长痱子,奇痒难忍。

 

  常备药品

 

  创可贴:军训难免磕磕碰碰,万一划伤了可以派上用场。衣服破了等等,一包针线。又会用得到针线

 

  消炎药:准备好红霉素之类的消炎药,皮肤浸过汗水很脆弱容易破皮,万一受伤了也可以用到。

 

  白花油:可以醒神驱风。头晕了可以擦一下。

 

  止泻药:有些同学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

 

  润喉片或是西瓜霜:军训时不断地喊口号,喊得口干舌燥,可以用润喉片或是西瓜霜来养护嗓子。

 

  饮食用品

 

  小零食:备点吃的可以最好别随身携带,譬如巧克力会化开的,最好备点水果,很消暑

 

  水壶:水壶容量要大,既可以凉白开水,还可以储水。瓶口要大,这样接水不会烫伤。最好能有提拉,方便携带。最好是不锈钢的,夏天塑料的杯子容易受热分解产生毒素。

 

  泡面:有些同学一开始吃不惯食堂的饭菜,多带些泡面、面包饼干之类解饿的东西。

 

  其它还有诸如碗和筷子、勺子当然是少不了的

 

  防晒保湿

 

  防晒霜和晒后修复乳:防晒指数建议能高就高,大太阳下面是没有丝毫给你遮荫的余地的,所以一定需要准备。有能力的同学最好准备晒后修复乳。

 

  面膜:女孩子可以带上,休息的时候可以补充一下水份。

 

  穿戴用品

 

  运动鞋:鞋底厚的夏天穿的运动鞋。我们站军姿的时候穿鞋底薄的脚都疼死了,而且天很热,一定注意穿透气的,不然很难受的。

 

  鞋垫:夏天出汗多,经常换鞋垫可防脚臭。最好是厚一点软一点的。

 

  袜子:要吸汗的,军训时的强度很大,更不可能有时间经常洗,所以要多带几双。

 

  平脚内裤:军训时由于大量出汗,内衣经常湿透,三角裤边经常卷起来将大腿内侧磨破。因此,建议身体较胖、大腿较粗的男女学生多带几条平角裤,避免大腿根部的摩擦。

 

  手表:训练时不能带手机,没有手表看时间会很不方便。

 

  其它还有睡衣、拖鞋之类的就不多说了。

 

  随身物品

 

  手帕:一块轻薄的手帕,方便放口袋里。

 

  纸巾:一包包的,每次带一包,临时急用。

 

  钱:最好随身带着钱,十几块就行,可以应急的。

 

  女生物品

 

  发夹:如果你有刘海最好用卡子卡住。

 

  卫生巾:要质量好的,吸水性好,够长够大的才好。

 

  润肤品:女孩子的皮肤比较娇嫩。一天的暴晒后最好做一些保养,防止晒斑。

 

  军训注意事项:

 

  钱财和贵重物品放好。

 

  指甲不要太长了,训练时很容易折。

 

  宿舍三孔插头有电,可带接线板。

 

  最重要的是带着一个愉快的心情,晚上有拉歌、看电影、篝火晚会的活动,抹好花露水再去。

 

  以上列的只是额外需要带的东西,学校下发的军训用品清单上要求带的东西大家千万不要忘记了。

 

  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一名北大学生的学方法与心得分享

 

  本文的作者,是2008年高考生,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这篇文章,是北大给他布置的第一份作业,请他谈谈十几年的学方法与心得。有幸读到此文,心中欢喜、赞叹。

  这位同学,在小学三、四年级时,便跟随母亲一同学中国传统文化,至今已近十个年头了。他们母子的勤勉力行,真正让我看到了落实中国圣贤教育卓有成效,确实可以达到变化气质,并使一家人和乐、吉祥,其效验,真实不虚!

  因为真切地感受到,这位同学的日常作为与他的文章是完全相合的,所以推荐此文,但尊重他本人的请求,隐去了他的姓名。期望有更多的莘莘学子能从此文中获得启发,找到真正的下手处。                                                                                     
  君子务本学有本

  怎么样找到学方法?

  学有什么好的方法、技巧吗?

  这门功课到底该怎么学?

  ……

  这些,或许是同学们在学过程中最常见、最敏感、也最为棘手的问题。

  平常常说:「学要得法。」确实,一个好的学方法不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良好学惯的养成,对以后的学、生活都会产生莫大的影响。

  然而,仅仅这个「法」却又是那么的变幻莫测,令人难以把握。如今漫步书店,各式各样介绍学方法的书籍可谓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同是学理论,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单是国外的,还分为英国的、美国的、意大利的、日本的……翻翻这本,说早上记忆力好;翻翻那本,又说晚上睡前记得牢。同是英语学,还有牛津、剑桥、新概念、许国璋、李阳……面对这么多选择,真如置身于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

  很多同学又非常爱看专门介绍学方法的书籍,看后便欣羡不已、跃跃欲试,常常会采用其中某些方法。试几天觉得不适合自己,于是换一种;试几天觉得不适合,于是再换一种。就这样白白耗费了许多时间、精力,但最终仍一无所获。所以我们总是听到这样的感叹:找到一个好的学方法,真难啊!

  学方法真的就这么难找吗?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叫「好的学方法」。这真应了那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因而对于他人的方法决不能强行移栽,否则很有可能因「水土不服」而不能「开花结果」。我们可以在参考他人方法的基础上,自己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那怎么找呢?别看方法如此之多,如此之繁杂,却也是万变不离其宗。古人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要说:「学有本,本立而法生。」我们平时都在苦苦追寻学方法,但却忽略了它的根本。这一根本说起来可谓老生常谈,妇孺皆知,那就是孝敬存心。可以这样肯定地说,只要心存孝敬,就一定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方法。您相信吗?

  孝

  谈到「孝」字,不少同学可能都会心生反感,是否觉得它太古老、太落伍了呢?其实这是因为不明理而产生的一种误解,因为我们对「孝」字的概念可能都还没有明晰的认识。

  最早我自己也极其不理解、反感、甚至厌恶此字,和「三纲五常」之类的词语,觉得这都是古代束缚人的东西,要一味地顺从父母,是旧道德、旧文化,与潮流倡导的「民主、平等、自由」完全背离,是严重束缚人身心的大山,理应踩上几脚再摔到十八层地狱下永世不得翻身的。可是在上初二的时候,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下,我接触到了「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终于彻底改变了原先的看法,并为以前的茫然无知而悔痛交加。

  上面是这样解释「孝」这个字的:金文「孝」字,为子承老形,上为老,下为子,代表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

  一看之下,顿觉十分有趣。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孝字,却还有如此深奥的含义,并不是什么死板、教条的东西啊。再往下看,这才发现,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跟孝字息息相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尽到本分就是尽孝。
  作为子女,就应该尽到子女的本分。时时感念父母的恩德,关注父母的需要,哪怕自己进门时向父母问声好,父亲下班时递上一杯茶水,母亲做饭时帮忙摆摆桌椅,都是一点一滴的孝行。如果不听父母教诲,不感念父母恩德,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就是不孝。

  作为学生,就必须尽到学生的本分。尊敬老师,爱护同学;努力学,提高道德修养。否则品质恶劣,学不好,让父母担忧,就是不孝。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就必须尽到社会成员的本分。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关心、体贴、爱护身边每一个人,让自己身旁充满和谐与温暖。否则冷漠自私,甚至奸诈狡猾,为非作歹,让父母蒙羞,就是不孝。

  如果把此心再推广开来,像儒家所讲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孝敬父母般恭敬诚恳地对待自己身旁的老师、同学、朋友等每一个人,时时观察到他们的需要,并不时予以援助,那就是更大的孝行了。

  最初读到这些话语时,我不禁目瞪口呆:这跟原先观念中的孝可谓大相径庭!看着这些解说,心帘不禁一次次拉开,往事一幕幕不断在心头上演。

  上小学时一次高烧不退,妈妈于深夜跑出门外,想方设法找来姜和红糖熬成糖浆让我喝下。直到我还记得那碗糖浆的美味,直到红糖熬姜还是我最喜欢喝的饮品。

  我中午一直回家吃饭,每次都是妈妈回来做。一天中午到家时妈妈还没有回来,过了很长时间才听到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妈妈正站在外面,衣服上布满尘土,脸上、手臂上还有些发紫,可第一句话就是:「等了这么长时间,饿了吧?」后来才知道,每天妈妈都是急匆匆地赶回家,那天路上不幸被一辆三轮车撞倒在地,可回到家第一句话却是……现在回想起来,鼻子还略略发酸。

  更不用说,襁褓时,妈妈每隔两小时喂一次奶,而我却吐得到处都是;长大后,妈妈费尽心思做好的冬衣,却被我在地上打滚撕扯得棉絮飞扬;上学了,妈妈想跟我说几句话,我却不耐烦地说:「还要跟同学们出去呢!」细细算来,从小至初二,妈妈无偿为我做了一万五千次的饭,洗了数千次的衣服,五千次早晨将我唤醒,五千次夜晚在门口等我归家。一日日的时光,揉皱了妈妈原本光滑的皮肤;一年年的岁月,染白了妈妈原本乌黑的头发……还有多少的辛酸痛苦没有计算在其中,但都化为了额上每一条皱纹,手上每一道疤痕,脚上每一块硬茧……

  想到这儿,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平常一个人对我们稍微友善一点,我们都会感激不尽;送给我们一些小礼物,我们都会感谢万分。那父母对我们这么大的恩德,给予我们生命的恩德,我们为什么就不知回报呢?乌鸦尚能反哺,羊羔还知跪乳,难道我们堂堂人类竟连动物也不如吗?这时再看到「孝」——「善事父母者」,竟一点儿也不刺眼了。反而觉得感念父母的恩德、体察父母的需要,正是我们为人子女的本分。难道我们就忍心置此大恩于不顾,忍心让父母忧心忡忡、愁上添愁吗?

  于是从初二起,我就暗暗立定志向:一定要好好学,取得好成绩,现在就让父母安心。将来学有所成,也好回报父母。

  说也奇怪。本来我之前学成绩也很一般,但自从那次立定志向要学好之后,学就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其实那时我也没考虑过什么学方法,只是一门心思地要学,以尽孝道。别的同学常常会说:「你的方法不错啊,从哪儿学的?跟我在某某书上看到的很相像嘛,教我一些吧。」可我总是一头雾水:「我哪儿专门用什么学方法啦?」其他同学就会举例:「比如你上体育课一边跑步一边记单词,做操时复课文背诵,英语总是当堂就把知识点记住,数学……」还没说完,我立刻就把对方止住:「这就算学方法啦?我只是想节省一点时间,多学点,多巩固点知识而已。怎么样能快点记住知识、效果好,就怎么样学。」

  是的,怎么样能快点记住知识、效果好,就怎么样学。后来中考之后,我渐渐领悟到,当一个同学充满孝心时,学起来是无需外界推动的,自然就会有无尽的动力。因为学知识是学生的本分,学不好让父母失望,就是不孝。这时再去学就会劲头十足、精神百倍,由于心无旁骛,学自然方法简捷而效率很高。即使遇到新情况、面对新问题,也能心神集中,以不变应万变而轻易驾驭。在其他人眼里,他学起来就相当得法。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是这个道理。

  而从感恩心中生出的孝心,正是永不疲倦刻苦学的动力之源。由于不掺杂一丝毫私心,也更容易达到「精诚」的程度。明白这些道理后,我高中就继续如此要求自己,并常常看《弟子规》、《二十四孝》和《幸福人生讲座》等书籍,并注意把它们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结果高中三年,我从来没感觉到什么「水深火热」、「苦苦煎熬」,学起来比其他同学都要轻松。也许正是孝心让我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而少走了很多弯路的缘故吧。

  其实要做到孝并不困难。早上起床向父母问一声好,离开家门说一声「再见」,平常帮爸爸妈妈端端饭、洗洗碗、拖拖地,都是尽孝,关键是能体察到父母的需要。比如父母下班回家时汗流浃背,赶紧递上一块手巾再端上一杯水;父母做完家务后一脸疲惫,赶紧上前去捶捶背再陪着聊聊天;看到家里少什么日用品了,赶快想到中午或晚上放学时带一些;住校的同学还可以定时给父母打打电话,汇报一下自己近期的学、生活情况与心得。不要以为做这些是浪费时间,一方面可以换换脑子,为我们缓解一下由于长期学而带来的疲劳、紧张,使后面的学更加有序、高效;另一方面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和融融的生活气氛,使我们在经历一天与风暴的搏击后能有个安宁的港湾。更何况孝源于内心、源于天性,行孝时的感觉最为快乐。我那时就常常帮妈妈买买东西、做做家务,甚至连高三考试时期也不例外。因为我喜欢那种从内心深处喷涌而出的喜悦,喜欢学时头脑保持清醒的感觉。同学们,请试一试吧!

  各位同学,难道您的父母就没有一个举动让您感动吗?难道您就记不得一个细节难以忘怀吗?难道您现在面对父母端上的一杯水、一碗饭还无动于衷吗?也许有很多很多东西让我们感动不已,但由于平时课业繁重,生活单调、机械,这些感动的瞬间早已被尘封,锁在了记忆深处。没关系,请稍稍静下心吧,闭目静坐,细细回忆起那让自己最为感动的一刻,最难以忘怀的一瞬。把它作为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的艰难求学之路,乃至漫漫人生之途。

  请记住这句话吧:德行好的同学,成绩是不会差的。而孝心,正是一切德行的根本。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264.html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