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初二、初三学历程表
趣搜题就为各位整理了一篇有关初一、初二、初三学历程表的相关内容,供大家阅读,更多信息请关注趣搜题!
重点初一:做好小学到初中的顺利衔接
有些家长觉得:初中有三年时间,初一可以好好放松一下“初一不必太紧张,中考初二、初三再准备也不晚”。而现实的情况是,60%小学非常优秀的同学在初一已经失去了领先的优势,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初中学和小学学的巨大差异引起!
初中数学特点:初一数学知识点多,初二数学难点多,初三数学考点多。
可以说,初一阶段的数学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而数学又是所有理科学的基础学科。由此可见,能否学好初一数学关系到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理科学质量。
初一全年成长历程事件表
时间节点
初一大事件时间表
重点目标
7月初—9月
暑假
初中领先的最佳时期 ;提前学初一内容,提前适应初中学,顺利完成小升初的衔接
8月初
备战分班考试
争夺优秀教育资源
9月
入学摸底考试
部分学校开学有摸底考试,主要考察初一内容
9—10月
尽快适应初中生活,掌握工具性知识
舍弃小学思路,培养初中学惯
10月中
第一次期中考试
初中第一次检测,暴露问题→发现问题→马上调整解决
11月
绝大部分学校会把初一下学期的部分内容提到初一上学期学
如何提早预和适应
12月
1月初
期末考试
升入中学以来的第一次检阅,对于直升签约较早的学校而言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也会作为参考依据
1月末—2月
寒假
追赶和超越别人的最佳时期。全面查漏补缺,提早预下学期内容
3月
初一下学期开学
学生需要很快进入学状态
4月底
学校期中考试
重点复相交线平行线及三角形必须记住的几何模型
6月初
重点中学开始讲解部分初二知识点
全等三角形基础拉到初一下学期讲,分担初二的压力
7月初
学校期末考试
这次期末考试是对初一一年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初二两级分化开始的前兆;做好自我分析
关键初二:迎难而上
升入初二的同学马上能感觉到初二知识的难度和初一不是一个级别,比如初二数学含中考60%的考点,中考几何最难得辅助线构造都在初二进行学!
初二全年成长历程事件表:
时间节点
阶段
9月-10月
初二上学期的初步适应阶段,学生逐渐进入初二的学状态
开始接触新学科物理,熟悉物理课程特点;初中几何难度开始出现较大提高;十一长假,学生容易开始出现松懈情绪。
11月初-11月底
初二上学期学中间过渡阶段
学生学惯和态度逐渐形成; 初二上的学情况逐渐定型。
12月初-1月中旬
初二上学期的深入学和收尾阶段
学内容和难度进一步扩大和加两极分化现象初步显露。
1月下旬-2月中下旬
初二寒假阶段
利用难得空闲时间做好期末考试的检查和反思工作; 未雨绸缪,要做好预工作,提前分担初二下的压力。
2月底-4月底
初二学年的重要转型阶段
物理课程内容开始由直观定性,转向抽象定量;学生成绩下滑明显,导致学兴趣开始下降,厌学情绪初步滋生;学生两极分化程度开始加深。
5月-6月
初中学能力和中考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阶段
各科难度和容量最为集中的时期;很多同学前期积累的问题开始集中爆发;
7月初
初二学年最后收官和学生实力基本定型阶段。
两极分化达到高峰; 初中过渡阶段宣告结束,学生学惯和实力基本定型。
冲刺初三:重视知识体系初三的学不再只是关注“点”,更多的是关注“面”,关注点与点之间的联系。
中考复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做一道题,会一道题。
第二种境界:做一道题,会一类题。
第三种境界:做一道题,会出一题
初三全年成长历程事件表:
时间
重要事件
9月
学校做学期分析,制定合理计划
10月
11月
期中考试
12月—次年1月
期末考试,
次年2月
总复开始
次年3月—4月底
一轮复+一模考试;各校大型中招咨询会
次年5月
二轮复、专项复及总复;查漏补缺
次年6月初至中旬
6月12、13、14日中考
对于想提高数学成绩的学生来说,应做好初中数学学规划。最后在总结4个学小贴士:
1、按部就班:数学是环环相扣的一门学科,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整个学的进程。所以,平时学不应贪快,要一章一章过关,不要轻易留下自己不明白或者理解不深刻的问题。
2、强调理解:概念、定理、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每新学一个定理,尝试先不看答案,做一次例题,看是否能正确运用新定理;若不行,则对照答案,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3、基本训练:学数学是不能缺少训练的,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当然莫要陷入死钻难题的误区,要熟悉中考的题型,训练要做到有的放矢。
4、重视平时中考试出现的错误:订一个错题本,专门搜集自己的错题,这些往往就是自己的薄弱之处。复时,这个错题本也就成了宝贵的复资料。
数学的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妄想一步登天是不现实的。夯实基础,逐步提高,才是正道。
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策略篇–睡前“七问
完成了一天的学,准备休息之前,躺在床上时同学们可以问问自己七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上课前都准备好了吗?因为只有做了充分的课前预,才能在上课时跟上老师的思路,和老师同步进入角色。?
第二个问题:在课堂上我与老师互动得如何?我主动参与了吗?我是主角吗??
第三个问题:从这堂课,我在知识、能力、方法、技能、情感上有所收获吗??
第四个问题:在课堂上我投入了激情吗?有激情地学,才是有兴趣地学。?
第五个问题:我得与失在哪里?善于总结才能有所进步。?
第六个问题:明天我还有哪些任务??
第七个问题:我过得快乐吗?我们要学会享受学,才能体会到学的乐趣。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