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云南省高三考试卷12月联考(23-231C)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2023届云南省高三考试卷12月联考(23-231C)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2023届云南省高三考试卷12月联考(23-231C)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11.据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推断,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到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高出30倍。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农业的产生B.铁犁牛耕的应用C.定居生活的影响D.水利工程的修建
8.11世纪起,西欧开始了旧城复苏和新城产生的历史过程。一些商人工匠以及从庄园里逃亡出来的农双,聚集在港湾、城堡、教堂以及交通要道周围,进行生产和交易。材料描述的是()A.西欧城市兴起的背景B.西欧城市兴起的特点C.城市取得自治的方式D.西欧城市产生的作用
17.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谏议制度比较完善的时代,谏议形式走向多样,颇具特色。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材料一自古以来,大臣进言,皆先具奏疏(本、简),唐人亦如此。所以,唐代谏官进谏,肯定必书于纸。而且从其它文献中可以得知,唐代谏官所用之纸是专用的,时称“谏纸”,且有“月给谏纸”的制度。正如官员月给俸禄一样,谏官也要“月给谏纸”。唐代谏官“上封事”,也基本上以一月为单元。如唐肃宗《令谏官言事制》云:“所设谏曹,欲闻讽议,允副从绳之望,须成削稿之书。其谏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陈时政得失。若不举职事,当别有处分。”又代宗亦要求“谏官每月上封事,无所回避”。——傅绍良《唐诗中的“谏纸”“谏书”“谏草”与唐代谏议规范》材料二在唐代相对开明和开放的政治环境下,讽喻诗便被唐代诗人应用得“前无古人”。因而,也具有了明显的“谏言”性质。之所以这样说,不仅因为唐代文人不是在事后利用诗歌做一些亡羊补牢式的无力嘲弄,而在于他们在事态萌发之前就能一针见血地指陈政治得失;……白居易曾强调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时而作,不为文而作”,正体现了唐代的诗歌风貌。——程遂营《唐代文人的“言谏”与“诗谏”》(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月给谏纸”制度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诗谏”盛行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8分)
2023届云南省高三考试卷12月联考(23-231C)历史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29418.html